第(2/3)页 在官僚主义社会,这种择偶心理相当普遍。婚姻,自古就有政治功能。比如众所周知的昭君出塞,还是一大壮举呢。通过婚姻打通自己的仕途之路,或者巩固官场上的裙带关系,即所谓的政治联姻。现在的中国社会,搞政治联姻的还大有人在。在他们眼里,感情算什么东西,婚姻又有什么不得了,什么浪漫的爱情更是荒谬,惟有仕途才是最重要、最迷人的。有政治目的的恋情和婚姻是可耻的。 (六)以事业为重的择偶心理 在酒足饭饱、享乐、拜金和拜官风行的社会里,以事业为重的择偶心理并不多见。可在知识分子群里,还是大有人在的。他们把工作成绩、事业进展看成人生最大的快乐;把对方有无事业心和拼搏精神,作为择偶天平上一个重要砝码;把爱情的幸福寄托于事业的奋斗之中。共同的奋斗会巩固两个人的爱情,可有时候事业与爱情又是矛盾的——事业上的奋进消耗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疲惫的人儿又如何柔情缠绵呢? (七)游戏择偶心理 有一部分年轻人,朝三暮四、寻花问柳,以爱情为掩护去玩弄他人感情,以伤害别人为乐趣。这种人的人生观、恋爱观是无耻的,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男女的择偶心理多种多样,以上所述不过是几种基本的类型。无论持有什么样的择偶心理,都要牢记这样的格言: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疏;以心交者,方能永恒。 男性择偶心理 由于受各自所处环境、文化教养和个性差异的影响,男性的择偶心理各不相同。比如说,体力劳动者的择偶心理和脑力劳动者不同;大学教授的择偶心理和一个搬运工人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但毕竟都是男人,基本的共同点还是有的。 (一)较好的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容貌神韵;二、身材体态;三、肤色。男性择偶大都很在意对方的外在形象,即着重对方的性吸引和体吸引。若感觉不好,往往就不愿再了解下去。女性择偶是不同的:除了外在形象之外,她们往往还会考虑到个人品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状况等其他相关条件,因而不会一口回绝男方,而愿意进行试探性的接触。如果其他条件不错,很可能就走到了一起。 (二)有较强烈的性欲 男性的性欲比较强烈,择偶自然看重性的吸引。择偶中的男子一闭上眼睛,就满脑子女方的最佳动作、服饰及面部表情。这就是体内性冲动使然。恋爱过程中,男性多数会有强烈的性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很压抑和失落。在婚姻生活中更为严重,妻子的性冷淡甚至会使婚姻终结。 (三)温柔贤惠 所谓温柔贤惠,具体来说,就是在夫妻关系上,对丈夫温柔体贴;在待人接物上,温文尔雅;在对待长幼上,贤淑大度。温柔贤惠的女性,尽管可能缺少一些爱恋激情,大多数男性还是比较喜欢。 (四)女方年纪较自己小 既然男性喜欢追求体貌美丽、感情纯真、温柔贤惠又性感的女性,自然倾向于和年龄较小的女性做爱人。一般说来,年龄较小的女性对男性的爱有较强的依恋性,而男子又最易被年轻女子所吸引和征服,两者相辅相成,会爱得比较持久。 (五)会体谅人 为爱恋的姑娘费尽心机讨她欢心,哪个小伙子不希望姑娘说一声情意绵绵的关心话?为了家庭在外面劳碌一天的丈夫回到家,哪个不希望得到妻子的体谅和照顾?爱人的体谅和关心,始终是男人们最渴望得到的财富。 (六)有学识又含蓄 没有哪一个男人会喜欢一个没什么学识的老婆,但也不喜欢老婆太过炫耀。女方要懂得隐藏自己的学识、含蓄自己的智慧,要懂世故又要守本分。这样的老婆,丈夫即使不明言夸奖,也自然心悦诚服,喜欢和敬重得不得了。 总的来说,男性的择偶条件较少且较为宽松,多是要求女性长得漂亮、温柔,择偶的感情和审美色彩比较浓厚;男性的择偶条件比较现实、易变。比如,自身条件差的男青年虽然也希望找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但更倾向于找一个和自己般配的女性;男性对女人的才学不那么看重,不大欣赏女强人那样的女性,比较愿意找一位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的女性;另外,男性的浪漫情趣比较少。 女性择偶心理 (一)择偶条件具体、现实 女性择偶条件比较具体、苛刻,更多考虑和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经济方面。女性找男朋友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结婚及结婚之后的生活,男性则注重目前的恋爱感受。 (二)坐享其成心理 择偶时,许多女性坐享其成的心理突出。许多女性不是想如何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那样她们会觉得太累,总想走捷径,而最好的捷径就是嫁给一个富有的男人。如目前流行的嫁老外、大款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女性对金钱的欲望往往通过结婚这种形式体现出来。如高尔基在《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感叹:“女人比男人更贪婪别人的财物……” (三)择偶的理性色彩比较重 女性择偶时,对男性的个性、气质、才华、品行等内在素质比对他的容貌、身材更感兴趣。女性希望她的恋人具有才华出众、个性开朗、幽默、风趣、诚实、有事业心、刚强等优点。女性喜欢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男性,喜欢能在精神、情感和心理上给她抚慰的男子汉。 (四)择偶条件苛刻,过于追求完美 女性择偶条件有时显得很苛刻,有的甚至脱离现实。如要男友的身高在一米八以上,差一厘米也不行。这样就人为地缩小了自己的择偶范围。她们在择偶时挑挑拣拣,高不成,低不就。有的女青年跨进大龄青年行列,仍在坚持择偶条件的既定标准而不肯降低要求,显得比较任性和好钻牛角尖。另外,女性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常将爱情过于理想化,在择偶时要求十全十美,也是不好的。 (五)攀比与从众心理 由于女性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女性在择偶时常有攀比心理。比如,自己的几个小姐妹的男朋友都身材高大,她就会担心选择一位身材略矮的男友将遭到姐妹们的小视,从而定下了身材高大的择偶标准。女性从众心理较强,如果同伴的男友比自己的强,她会觉得在她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她需要攀比,以便在同伴面前炫耀,令她们羡慕、嫉妒。 择偶的心理误区 (一)太过追求外在美 择偶时太过注重对方的外在因素是心理误区之一。有的甚至制定身高必须多少、身材必须怎样、容貌必须如何等等硬性标准,不达标准不罢休。忽视了人的内在素质会给将来的婚姻埋下隐患。性格不和、兴趣迥异、好吃懒做等缺陷会使美丽的外貌顿失色彩,也会使婚姻最终走上末路。更严重的是,这可能影响你的命运、改变你的前途。 (二)太注重社会地位 太注重对方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学历等因素而忽视了内在素质,也是择偶的误区。要知道,人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地位而维系在一起的婚姻,当地位丧失的时候,该如何是好?忽视品行、个性等心灵因素是不可取的。 (三)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择偶时缺乏主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是不可取的。毕竟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一定条件下争取他人意见是有必要的,但最终决定的是你自己,不要被他人的错误意见所左右。择偶时也不要跟朋友攀比:自己爱人的外在条件不如朋友的爱人,并不代表内在素质比他们差;目前不如他们,并不代表以后不如他们。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对一个人要综合评价,不要因为他人而误了自己的幸福。 (四)过于相信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而定终身的美丽浪漫爱情故事,似乎在文学作品中更为多见,现实中较少,这是因为一见钟情是不可靠的。一见钟情只是被对方的某一优点所强烈吸引,而没有仔细考量其他因素,就草率结合。一见钟情的婚姻,往往会因为婚后生活中才暴露出来的个人缺陷而导致矛盾重重,或过早终结。 (五)补偿心理 恋父恋母情节会导致爱情上的补偿心理。有些人从小缺少父母的爱护,为了弥补这种感情的缺失,择偶时就会无意识地选择在某些方面与父母相似的人。与父母相似,并不代表婚姻上会融洽,所以,婚后生活也很可能会不幸福。 (六)自卑心理 有的人自卑心理严重,反映在择偶上,会比较随意地选择一个条件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而且往往不会主动去追求对方。婚后夫妻生活里,这种自卑心理会有所缓和,不满足的心理就会凸现出来,婚姻也不会幸福。 ★第四节何为健康的爱情心理 健全的爱情心理素质 健全的爱情心理素质是甜蜜爱情的坚固后盾。爱情的成功与失败,除了许多外在的原因,爱情心理是否健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那么,健全的爱情心理有哪些特征呢? (一)关心 弗洛姆曾经说过:“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关心在爱情中的重要作用,恐怕人人皆知。关心首先是对所爱对象的密切关注,时刻在意所爱之人的种种感受和需要,并随时准备予以安抚和满足,这也是爱的奉献。关心可以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上,比如给恋人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擦擦眼泪等等,也可以体现在人生大事上,比如关心恋人的前途与命运。无微不至的关心是爱情的基础,也是爱情的添加剂。 但是,关心不是自作多情,不可以不顾对方的感受而强加于人。如果关心过了头或者关心错了地方,反而会令恋人厌烦。真正的关心应该是满足对方所需的关心。 (二)专一 爱情,是最忌讳三心二意的。或许对你的恋人,你可以不够理解、不够奉献、不够关心或者不会欣赏,但千万不可脚踏几只船。幸福的爱情必须有专一的投入。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在其《情爱论》中说过:“爱情对象的选择是对熟悉的众多异性中某一个人的具体偏爱,是对这个人的价值理想化。没有一个人会同时深深地、忘我地、热烈地爱着两或三个人。那必然会导致心理动荡,使人面临困难的抉择,分散感情的洪流。爱情首先要求一个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要求感觉的和谐完整。” 一个人一生可能不只爱一个人,但不应该发生在人生的同一时刻。正如学习需要专注一样,爱情也需要专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感受。 (三)奉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无私的、不计回报的、勇敢的奉献。只有懂得奉献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爱应该主动给予,不应消极等待。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如何被爱,如何被给予,喜欢以矜持、躲避和傲慢来回应别人的主动奉献,以为这样才有身份,才有意义。特别是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的男男女女们。懂得爱情真谛的人毫不做作,他们真诚、主动地向爱慕的人示爱,又为了爱的人可以奉献一切。而无私的奉献换来的,自然会是一份真挚的感情。 (四)信任 爱,就要相互信任,不要胡乱猜疑。不要苦苦询问对方为何不接你的电话,不要非得搞清楚对方为什么约会迟到了几分钟,也不必质问爱人为什么偶尔不回家。这样只会让对方产生腻烦心理,不利于双方感情的稳固。如果愿意告诉、有必要告诉你的,对方必然会让你知道。亲自或雇用他人跟踪对方更是不可取的,爱得再深也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试想想,即使他或她真的对你不忠诚了,苦苦追问与盘查就能挽回你的爱情吗?那样只会让对方逃得更快、更远。 信任就是尊重,只有你信任对方,对方才会信任你;信任对方就是信任自己,不信任对方的往往也是不自信的人。无根据的胡乱猜疑,不会换来美满的爱情。 (五)尊重 弗洛姆说过:“尊重意指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蕴含没有剥削。让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一个人,我感到与他或她很融洽,但这是与作为她或他自己的她与他,而不是我需要使用的工具。” 真正的爱情是两相情愿、相互尊重的。没有尊重的爱情,就是残酷的占有,会让一方产生心理压抑,会剥夺他或她的幸福和应有的感情。尊重对方就要尊重对方的爱好、职业、选择和个性,不要粗暴干涉和强迫对方。 (六)自信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接受自己、热爱自己。“他们能够不带忧虑地接受自己的任性,包括其中之种种缺点及与理想形象之间的种种差异等。但是如果称他们自满自得,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们要指出的是,他们对待人的脆弱、罪恶、虚弱、邪恶等等,恰如对大自然的种种特点一样,以同样不加怀疑的态度表示接受认可。” 只有自信,才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有魅力,才敢于主动地去爱别人,才敢于接受别人的爱。自卑会令人封闭,令人躲避,躲避自己的爱,更躲避他人的爱。 (七)理解 理解万岁,爱情离不开相互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爱情;只有不断加深相互理解,爱情才能不断地升华。 心理学上有一种“移情心理”的说法,就是专注于他人的情感,经历他人所有的种种感情。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利益或观念出发来考量别人,永远不会理解别人。理解,就要舍身处地。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经历更容易产生共鸣与理解,但根本上,理解依靠双方的关心和交流。 (八)欣赏 处于热恋中的男女们,总是觉得对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先不要管是不是错觉,其中的欣赏情怀是值得提倡的,更是爱情所不可缺少的。这种欣赏,使你感到愉快、奇妙甚至疯狂,虽然你的西施对别人来说普普通通。 爱情的欣赏不仅包括对所爱对象的鉴赏,还要包括对其周围一切有关事物的喜好,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懂得欣赏,更懂得赞美,你的爱情怎么会不甜蜜呢? (九)独立 爱情中的独立不是对恋人的疏远,更不是与他人隔绝。独立就是自信,独立的人一旦遇到理想的爱情对象,会毫不犹豫地表达爱意。独立就是坚强,独立的人不求缠缠绵绵、朝朝暮暮,而是为了爱情去奋力拼搏,给所爱的人一个幸福的家。 独立,是一种成熟的心理品质。独立的人,能够承受爱情的打击,能够很快从感情挫折中站立起来,重新来过。 (十)宽容 德国哲学家布鲁诺?鲍赫说过:“彼此在爱中的互相参与,是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给予对方,并取得对方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憾,爱一个人要欣赏对方的长处,更要接纳对方的短处;爱需要宽容。宽容就是理解、同情与原谅;宽容就是最大限度地接受对方。太过苛刻的人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将意中人理想化,因而永远找不到爱情。 宽容就要原谅对方的错误。真正的爱情永远值得珍惜,一方犯了错,如果真心悔过的话,为何不给双方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呢? 克服不健康的爱情心态 猜疑、控制和嫉妒是三种不健康的爱情心态,是爱情的三大敌人。这三种心态常常使爱情蒙上阴影,严重的会使爱情枯萎,必须加以克服。 (一)克服爱情中的猜疑心理 先来看三个案例。 案例一 阿云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人,曾经和丈夫很是恩爱。可是,她却有一个喜好胡乱猜疑的坏习惯,最终毁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结婚前,阿云的丈夫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是他的大学同学。他们曾经深爱着对方,可是由于女方家人的反对和异地的工作,最终忍痛分手。后来,痛苦之后,在工作期间他认识了阿云,并在朋友的撮合下,与她结了婚,双方也很恩爱。后来,丈夫的前任女友又调回到同一个城市,阿云听说后非常紧张,害怕丈夫旧情复燃。于是,她开始仔细研究丈夫的一言一行,疑心重重。她经常偷偷检查丈夫的钱包、公文包,想找到蛛丝马迹;经常往丈夫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丈夫在不在工作;丈夫外出时,她还经常偷偷跟踪。丈夫逐渐觉察到妻子的种种猜疑行为,很是反感,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对妻子的挚爱渐渐淡去。他开始讨厌妻子的关心,讨厌回家听到妻子的盘问,于是向单位主动要求长期出差,回来后也找借口不回家。妻子的疑心为此自然越来越重。最终,他们离婚分手。 案例二 小丽的丈夫是个事业型男人,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也是养家糊口所必需的。可这样一来,对爱情和家庭的情感投入自然就少了许多。小丽原本是个喜欢幻想和浪漫的人,但整日面对的却是哭闹不止的孩子和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且懒于学习,与丈夫差距逐渐拉大。时间一久,心理便开始失衡了。她认为自己为家庭和爱情投入了这么多,丈夫却不爱家庭、不爱自己,肯定是因为爱上了别的女人。于是,她开始疑神疑鬼,丈夫一回家就问个不停,越问越怀疑,越怀疑越问,尽管丈夫一再发誓只爱她一个,她根本不信。丈夫觉得小丽确实为了家庭牺牲了许多,自己应该多陪她,便努力留出精力和时间来陪伴她,并经常偷偷地买礼物,想给她惊喜。可是,这下更是“欲盖弥彰”。小丽冷笑着说:“突然对我这么好了?在外面做了亏心事了吧?”丈夫顿时无言。 案例三 芳是一个漂亮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中喜欢上了长相普通、个子又矮并且学历很低的勇。勇的朴实、善良、聪明吸引了她,爱上勇一点也不后悔。可是勇却很自卑,认为自己年龄大、学历低、长得又不好,根本配不上芳,再加上芳开朗活泼,经常和一些男性在一起说笑,使得他对芳的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勇和芳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他偷偷观察芳的一举一动,而且偷偷查看芳的信件和电话记录。他也知道自己的心态是不健康的,可是又控制不住,很是苦恼。幸好,芳帮助他克服了这种心态。 案例一说明,再真挚的爱情也经不起猜疑的折磨。阿云无休止地盘问、调查丈夫,全然不顾丈夫的反抗,把丈夫的离家当做印证猜疑的证据,最终导致婚姻破裂。猜疑是一个可怕的心理误区和一片阴暗的沼泽地,一旦陷入,几乎不能自拔,使人失去理性,失去爱情与婚姻。在猜疑者看来,自己的猜疑总是正确的,对方对猜疑保持沉默则被认为是默认或理亏,对猜疑进行解释则被认为是狡辩。这是一个死胡同。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就像鸟中的蝙蝠,永远在黄昏里飞。猜疑的确应当制止,至少应当节制,因为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远朋友,而且扰乱事务,使之不能顺利有恒。猜疑,使君王易施暴政,为夫者易生嫉妒,有智谋者寡断而抑郁。” 案例二说明,爱情中的猜疑有时候是情感失衡引起的。一方对爱情投入多于另一方时,前者就会产生情感失衡,比如案例中的小丽。情感失衡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投入之多,对方回报之少,对自己感情之冷漠。抱怨之后,总是会归结到一种原因上:对方定是另有所爱。接下来的,就是到处搜寻证据了。喜欢猜疑的,一般是女人为多。追求持久、热烈的爱情,是多数女人的共性,可是热恋结婚之后,一切会逐渐平淡下来,她们就会变得失落,并经常沉浸在对过去热恋的回忆之中。她们希望永远拥有这种爱情,于是加强对家庭生活和情感的投入,总是处于爱的饥渴状态。投入和期望越高,失望自然就越多,情感失衡便容易产生。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有效地减轻这种失衡感,减少猜疑的发生。那些有事业、有信心的女性一般都是不怎么猜疑丈夫的。 案例三说明,爱情中的猜疑也可能来自一方的自卑心理。弗洛姆说过:“爱是信心的行为,谁没有信心谁便没有爱。”自卑也是一个让人无法自拔的陷阱,会使人自毁爱情的长城。比如案例中的勇,若不是芳帮助他解脱,他们的爱情定是要结束的。克服自卑,首先要建立信心。比如案例中的芳可能是这样开导勇的:“你虽然学历低,但是聪明进取,工作认真;虽然个子不高,但你很健壮;你虽然年龄大,但是很成熟啊。我喜欢你是因为你的善良、朴实、聪明又成熟,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建立信心,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要反过来才行。其次,要积极进行沟通。对于勇的种种猜疑行为,芳没有一味地讨厌和反抗,而是坐下来相互沟通,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 (二)克服爱情中的控制心理 爱情生活中,相互的控制无处不在,很多的争吵都是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诸如对某人的态度、饮食的习惯、家居的摆设、作息时间的安排、对孩子的教育、日常开支等问题,每天有多少相爱的人在较劲、伤害、冷战、争吵甚至打架。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一 涛是某广告公司的品牌经理,应酬很多,答应的事说变就变。他的妻子菲是自由职业者,总在家里。这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菲早早地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和礼物,要涛早点回家。他满口答应,无奈实在抽不出身,到了半夜还没回家,手机也不接。 菲很伤心,又困又饿,迷迷糊糊和衣而睡,眼角挂着泪珠。凌晨一点的时候涛终于回来时,妻子大发脾气,不听任何解释。此后几天,涛都千方百计推掉应酬,陪妻子,好容易菲有了笑容,可不久,老问题又来了。 案例二 红和丈夫住了好几年老旧楼,终于要搬新居了。没想到因为装修,小两口整日战火弥漫。红心目中的新居,要有情调,多放些装饰品,而丈夫认为装饰品俗不可耐,不如实在点,搞套家庭影院;红要买一盏华丽的枝形吊灯,丈夫却觉得烦,枝枝杈杈的什么灯,吊在客厅里多难受。结果,红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把丈夫扔在装修了一半的新居里。 案例三 蓉和丈夫吵架,动不动就提上小包,夺门而去,不管什么时间和什么天气。这是她的杀手锏。丈夫只能追下去,找到在小区范围里转悠的蓉,好言劝回。时间久了,往往不等蓉拿起包来,老公就发话:“又出去啊?烦不烦呢?”杀手锏没有了,蓉叹息道:“以前是相互折磨,现在是自作自受。” 蓉和丈夫经常为了孩子的问题吵架。丈夫经常出差,回来给孩子买玩具、巧克力、动画片等等。蓉见了立即出面,告诉孩子别要这些没用的东西,弄得孩子左右为难。丈夫要送儿子到一家费用高但离家较远的幼儿园,蓉受不了每天长途接送。两人都诱导孩子否定对方的意见,结果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案例一分析: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爱一个人,不是把一切都交给你控制,让事情只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发生。爱情的权利,不在于对方必须回报爱;爱情的意义不在于保证你一定可以得到照顾。害怕黑夜的女人,仍然需要准备独自面对黑夜。爱不可以交换爱,付出是自愿,得到是幸运。付出金钱可以得到某种东西,付出爱却不等于你可以得到爱。爱是双方的,只要两相情愿、互作多情,不管是和睦还是折磨,不管是不是幸福的爱,都是爱。爱就是都自愿为对方多做些事情,你不能比这要求更多。 案例二分析:爱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只了解自己不了解对方,而且喜欢想当然地强加于人。一个家的摆设是一个人的信念的体现。在这个例子中,当没有条件按自己的意愿布置家居时,双方相安无事;有条件之后,两个人潜在的信念都被体现出来了,矛盾也就来了。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就必须强加于人呢?爱的奇妙感觉往往使我们形成错觉和偏颇的信念。要知道,不管两个人多么相爱,信念却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爱情需要信念的相互接纳与协调。 案例三分析:要记住一点,不管爱情多么真挚,对方都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不要以为找到了真挚的爱就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就应该得到无微不至地、永远的照顾和保护。得到爱人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是幸福;但是别忘了,爱你的人是会变化的,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你的独立性。 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对方,就给了对方控制你的权利,你就没有权利抱怨了。既然你把照顾自己的权利交给对方,或者全盘接受照顾对方的要求,那你就应该准备接受可能的烦恼与婚姻中的不快。 (三)克服爱情中的嫉妒心理 嫉妒也是爱情的一大敌人。说起嫉妒,不得不先说一下吃醋,因为两者是分不开的。吃醋是一定程度上的嫉妒心理。吃醋到了一定限度就成了嫉妒;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在恋爱中,首先要掌握好吃醋的尺度。 某种程度上说,吃醋对爱情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吃醋在某种程度上是爱的体现。没有爱也就没有嫉妒,没有醋意的爱情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假如自己对恋人所做的一切都无所谓,看到自己的恋人与别的异性去春游、跳舞等,一点反应也没有,这实在不能说你是爱他(她)的。 其次,吃醋能促进爱的追求。例如,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可能开始并没有很强烈的好感,但若发现某一天另外一个男孩正在苦苦追求这个女孩,那么他就会开始吃醋,并立刻加入到追求的行列中来。 再次,吃醋还可使女孩显得更加妩媚可爱。爱情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女性的情感难以捉摸,一会儿怡然自得,一会儿愁云密布。当女孩发觉她的恋人对她的爱减弱时,她会采用疏远的行为,以退为进的方法,或声东击西,用故意对别的男孩表示好感的方法来刺激恋人的爱,锁住恋人的心。这种逆向刺激反应使对方神魂颠倒,强化爱的专注。因此,女孩子在恋爱中的撒娇、赌气、猜忌、泪水既是爱的伎俩,也是女性情爱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要注意的是,醋意要有限度,如果太离谱,就变成了嫉妒。 其实,人类的嫉妒心理在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同样的道理,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在群婚制的时代也不存在。它产生于一夫一妻制。在群婚制的时代,一个男人,可以和一群女人“结婚”,其中任何一个同某个男人或女人发生性关系的异性,都不会去嫉妒别的异性。在人类婚姻史上,一夫一妻制占据主导地位、两性关系在法律和伦理意义上得到框定之后,爱情就不仅仅是异性间的吸引,而是具有了更重要的特征。这时,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就蓬勃发展起来。 与人在其他行为中的嫉妒心理不同,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几乎每个爱情中人都难以彻底摆脱。另外,自然的性嫉妒实际上可以促进爱情的发展与稳固。正如哲学家所说的:“爱情的快乐同人类的所有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感的对立面。这种快乐决不会长期‘晴空万里’(连一片透明的薄云也没有)。如果没有不快乐作陪衬,则快乐也会显得平淡。感受总是一幅色彩比较鲜艳的情感镶嵌图画。‘晴空万里’的爱情幸福一般都是很快就要消失。爱情的幸福是不能离开陪衬的感受而单独存在的。正因为如此,爱情需要薄薄的一层忧伤,需要一点点嫉妒、疑虑、戏剧性的游戏。” 但嫉妒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嫉妒心理犹如心灵的肿瘤,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美国科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嫉妒心理弱的人在25年中仅有2%~3%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只占2.2%;嫉妒心强的人,同一期内竟有9%以上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高达13.4%。嫉妒心理能使人体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免疫机能失调,从而使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心血管、周期性偏头痛的发病率增加。嫉妒心强的人还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食欲不振、胃痛恶心、头痛背痛、心悸郁闷、神经性呕吐、过敏性结肠炎、痛经、早衰等。强烈的爱情嫉妒心理,还会给爱情生活带来裂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矛盾,甚至会导致爱情的枯萎。嫉妒也是恋爱心理中的心理障碍之一。 那么应该如何克服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呢? (1)要认识自我。分析自己是否过于敏感、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2)分析嫉妒根源。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误解了自己的恋人。 (3)积极消灭嫉妒心。要主动进取、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比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就像培根说的:“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4)要学会控制情绪,尊重对方的感情。尤其是恋爱时,要允许对方有自己的人际交往空间。 ★第五节恋爱中的心理差异 恋爱中的男女是存在心理差异的。认识并处理好这种差异,有利于感情的稳固。 择偶标准的差异 现代女性择偶时,当然要看外表,但更注重的是男方的才华、职业、家庭、经济条件等状况,男性则更注重女子的体貌、性情、趣味等条件;女性的择偶心理比较实际,具体条件比较多,而男性的择偶心理则比较浪漫,幻想成分多一些。总的来说,“郎才女貌”的传统择偶观仍是适用的。 追求爱情的形式的差异 追求爱情的时候,男性往往比较主动和强烈。男性择偶的时候更注重异性的外表,所以一张美丽的面孔、一个动人的微笑或一个醉人的眼神,都可以让他们很快坠入情网。在对女性的追求中,男性不喜欢搞“马拉松”,而往往在初期就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望。 女性则不同。她们寻觅恋人,往往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终身伴侣,因此更注意恋人的内在品质和实际本领。虽然女性的家庭责任感、对爱的热情和专注强于男性,但那是在她们认为对方确可托付终身后,所以在恋爱的初期,往往显得非常谨慎小心。 恋爱态度的差异 女性一般认为亲密的感情是爱情最重要的因素。女性在恋爱中渴望和男性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即在感情上的高度融合。因此,女性只要爱上一个男性,用情就很投入和专一。 在爱情生活中,男性往往把自己的才学、能力与异性的美貌、柔情的相互吸引作为支柱。他们希望女方对自己一往情深,但却觉得自己柔情蜜意太女人,有失男子的气度。所以即使热情如火,也不愿意过于外露。 对爱情感受的差异 男性往往有些粗心,不能体察女方细微的爱情心理。他顾及大的方面,而不注意小的细节,发现对方情绪变化时,经常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所措。 女性的情感很细腻,善于体察对方的心理。她们追求爱情的亲密,要求男子的言谈举止都要称心。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男友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就常常也会搞得她们伤感不已或大发脾气。 爱情挫折承受力的差异 爱情挫折包括恋爱过程中的磨擦和失恋两种基本情况。 对待恋爱过程中的磨擦,男性较随意和坦然,不愿矛盾扩大而张扬出去,容易主动做出让步。女性则往往为一点小事就大为不快、大闹不休,甚至哭泣不停。因为她们最希望得到男子的体贴、关心,而无论什么原因的磨擦,都使她们产生一种被辜负的危机感。 失恋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多是痛苦的事情。但面对失恋,男性的承受力却低于女子,常常表现得消沉、哀伤,乃至绝望。这是因为男子恋爱中的感情浪漫色彩较重,对失恋缺少理智的分析和考虑。另外,男子的忍受力较差,在失恋这种重大挫折面前易于消沉、哀伤。女性失恋后自然也非常痛苦、伤感,但她们忍受力比较强,又喜欢憋在心里,所以看起来就不怎么痛不欲生。 情感表现的差异 男女在恋爱中的情感表现大不相同,即使到了感情白热化的热恋阶段也是这样。 男性一般反应迅速强烈、意志坚强、勇敢大胆、感情洋溢,但情绪不稳定。这种个性特点,使他们对爱的感受容易溢于言表、喜形于色。言行多不深思后果,易冲动,受到刺激时不善控制自己,如急于用亲吻、拥抱等亲昵形式表达爱。 女性一般沉稳持重、灵活好动、情绪多变、感情充沛而脆弱。体现在恋爱过程中,则是她们感情羞涩而少外露,善于掩饰自己,表达爱慕常感到羞口难开,喜欢用婉转含蓄、暗示的方法而不喜欢过早用动作、行为的亲昵来表达。 ★第六节初恋的心理调适 初恋的特殊心理及应对 初恋是美好的,常常是幻想式的美好。世界名著《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初恋,就是幻想式的单相思:郝思嘉爱上了卫希礼。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地向卫希礼表示过,只是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中,主观地推断卫希礼的言行都是爱她的,等待卫希礼主动向她求婚。可事实上她的推断是完全错误的。在青春期发育的初始阶段,少男少女们都情窦初开,常常选择生活中或者影视中的突出异性作为自己仰慕、暗恋的偶像。这时候的单相思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旦确立了心中追求的偶像,就会陷入想入非非之中,总是一相情愿、顽固不化地爱恋对方,而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初恋中的人很容易把爱全部倾注于对方身上,而不管此人的优缺点到底是什么,甚至缺点也是魅力所在。这是初恋中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很正常的。 大多数人在懵懂的初恋时期,都会冲动、盲目地向意中人直抒胸臆,并且会死缠烂打,最终受了挫折则很容易一蹶不振。 初恋是苦涩的,大多数初恋都不会坚持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年轻人对爱情的认识水平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也差,加上双方接触的时间通常比较短,还不了解彼此的品行。等一段时间之后,了解深入了,可能觉得对方并适合自己,或者不能忍受对方的一些弱点,于是产生矛盾,热情下降,最终分手。年龄偏低的青年男女,往往不懂得在恋爱中如何培养感情,只是一味地亲昵,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对方,导致恋情的终结。 初恋的失败让人终生难忘,会给年轻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抑,甚至会给以后的恋爱和婚姻蒙上不可磨灭的阴影。举个案例说吧:有个小伙子叫涛,在中学时就暗恋同班的女生雨,总是围绕在雨的周围默默地为她做事。高考后,雨考入了某名牌大学,而涛落榜了。为了追求雨,涛发奋补习了一年,第二年也考入了雨所在的大学。俩人在共同的学习中慢慢地建立起感情,涛终于如愿以偿。但好景不长,接触一段时间以后,雨觉得涛做事唯唯诺诺、男子气不足,便与他分了手。涛经受不住初恋失败的打击,万念俱灰,甚至想一死了之,最终不能正常学习而不得不辍学回家。不仅如此,涛很多年里都没有走出痛苦,最终随便找了一个村里的姑娘,放弃了自己的前程。 初恋的失败有时候也并非坏事,它可以使人成熟起来。失恋者不应沉溺于失恋中而痛不欲生,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化解内心的痛苦,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面对后来的爱情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顺利地度过初恋,进入到甜蜜的热恋和婚嫁阶段。就像现在正在幸福生活着的人们,有几个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初恋呢? 善待孩子的初恋 如果你是为父母者,自己才上中学的孩子恋爱了,不可只是一味地强硬阻击,一定要妥善处理,要懂得善待孩子的初恋,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15岁上初三的小美长得很秀美,心也善良。她与同班一个男生恋爱了。这个男生学习好,又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行。可他是个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双腿有毛病。小美喜欢上他,究竟是出于对这男生的同情,对他的钦佩,是朦胧的异性好感,还是几种感觉的交织?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没有仔细分析缘由的情况下,小美的爸爸获悉后立即警告她:“我告诉你,不许老早搞对象,将来搞对象咱也不能嫁给一个瘸子!”小美尽管难以接受爸爸刺耳的警告,但她与那男生的恋情转到了地下。性意识的觉醒使这对少男少女有了一些亲吻之类的肌肤接触,再加上地下恋情的紧张刺激,越发使他们的爱恋突飞猛进。小美爸爸知道后怒不可遏,于是某一天晚上,在那个男生的家里抓了现形,举起棍子就打,吓得正在卿卿我我的两个人狼狈不堪。男生的家长闻讯赶来,与小美爸爸打成一团。小美趁机跑回家,又气又羞又急之下,竟跳楼自杀了! 这场悲剧到底应该归咎于谁?难道是两个懵懂的孩子吗?是不懂得善待孩子初恋的家长!尤其是中学生的部分家长们,一律下禁恋令,对早恋格杀勿论,而且态度粗鲁。更甚者,有的家长,一见孩子和异性交往,哪怕一起谈过一次话、走过一段路,偶尔写过一封信、递了一张纸条,就定性为恋爱,然后就开始研究如何阻击。 少男少女之间发生的相互爱慕之情或者说初恋,是一种脱离世俗与功利主义的、不考虑婚姻的、纯洁美好的情感经历。初恋是人生绽开的第一朵鲜花。一个正常人,包括那些阻击孩子初恋的家长们,谁没有过年少时朦胧的初恋或者初恋的渴望与幻想?虽然初恋往往都像梦一样迷幻而短暂,但它是培养人美好情操的动力,也是提高爱情智商的必需步骤。 不能野蛮阻击初恋,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孩子们的盲目行为。毕竟是孩子,处理感情的能力不够,经受不住爱河旋涡的冲击,容易导致怀孕、私奔或辍学等不可收拾的结局。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们的异性交往加以指导。无端的禁止和阻挠往往会使孩子们的异性交往发生畸变,明智的态度是正确地疏导。 和孩子坦诚地进行交流是疏导的好方法,不妨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一个16岁的高一男孩与一个同班女孩相恋,而且爱得挺认真。男孩的爸爸不赞成他们的事,但并没有棒喝儿子,而是与儿子进行了一次真诚的、朋友式的对话: 父:儿子,你觉得她怎么样?真的很好吗? 子:我觉得她是我认识的女孩里最好的。 父:爸爸相信你的眼光。但是,你才上高一,你认识的女孩有多少? 子:…… 父:你说你将来要出国上名牌大学,想成为一名律师或金融家。你知道你将来会遇上多少好女孩?爸爸并不反对你现在谈女朋友,但是爸爸最反感的是见异思迁。你16岁就有了女朋友,这女朋友是你到目前为止认识的最好的女孩,可是,等将来你遇到更好的,你会不会后悔?你敢保证一辈子都守护她一个人吗? 子:……可是,现在让我离开她,我很痛苦。 父:去年给你买的那个彩屏手机呢? 子:您不是给我买了个更好的吗?我把原来那个送人了。 父:儿子,这就叫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今天好好学习,你明天的世界只会比今天更精彩,到时候你的选择只会比今天更好,更适合你。如果真的放不下,不如现在先把与这女孩的情缘放一下,等将来读了大学再让它开花结果也不迟。儿子,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做几件错事,但是,人生大事只有几件,做错了就会遗憾终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