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第(3/3)页

    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常使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固定化。比如,与老年人交往,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过时落伍;与年轻人交往,又会认为他们“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男性交往,往往会觉得他们粗手粗脚、大大咧咧;与女性交往,则会觉得她们柔柔弱弱、心细如针;与一向诚实的人交往,我们会觉得他始终不会说谎;碰到了曾经圆滑过的人,我们定会倍加小心。知道了定势效应的负面影响,我们就应该注意克服,看待别人要“与时俱进”,要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精神。

    (六)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就是以己论人,常常以为别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爱好、个性等,常常以为别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想所思。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它是由怀疑引起的对别人人格的歪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应的典型写照。当别人的想法或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从而认为别人是错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认为每个人每天都在嫉妒。

    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几点技巧

    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很重要,而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同样重要,也惟有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了解交际对象

    正确地了解交际对象,是提高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要知道,人一般对自己的关注要胜过对他人的关注。一个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别人感兴趣。因此,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对方,而不要凭主观想象去看待对方。

    (二)与人交谈的技巧

    选择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交谈技巧的根本。要记住:人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关于自己的话题;你对谈话是否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因此,与人谈话时,多谈论对方,并引导对方谈论自己,可以使你广受欢迎。

    (三)如何巧妙地令别人觉得重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被了解。所以,人际交往中,尽量使对方意识到其自身的重要性,会使你备受欢迎。而且你越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你就越受欢迎,对方对你的回报也就越多。应该如何做呢?下面几点仅供参考:

    (1)仔细聆听对方的话语。

    (2)赞许和恭维对方。

    (3)不时提及对方的姓名。

    (4)回答对方的问题时,稍加停顿,显得郑重。

    (四)赞同别人的艺术

    要学会赞同别人。智者和伟人往往都很善于赞同别人。如何学会赞同别人,可参考以下做法:

    (1)将你的赞同说出口。

    (2)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将你的反对埋在心里。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少与人争论。

    (5)有了冲突,要及时、正确处理。

    (五)聆听的技巧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呢?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1)目光注视说话者。

    (2)适当靠近,专心致志。

    (3)要时不时提个问题。

    (4)不要用别的话题打断说话者。

    (六)影响别人的技巧

    要想影响别人,促使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最根本的是要明确别人想要什么。之后,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这样做,你们就可以获得你们想要的。如何了解他人所欲?要多询问、多观察、多聆听、多努力。

    (七)说服别人的技巧

    如果你说的话明显地对自己有利,人们通常不会信任你,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要想说服他人,最好不要直接阐述,应该引用他人的话,“借刀杀人”。

    (八)促使别人做决定的技巧

    (1)要给出让别人同意你的理由,要让其相信: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他们便会受益。

    (2)让对方在你的两个“可以”中选择一个。

    (3)提问对方一些只能用“对”来回答的问题。但方式要恰当,要点头示意,并用“您”来引入。

    (4)让对方知道你在期待其给出肯定的答案。

    (九)如何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要知道,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整个交往过程的结果和基调。所以,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不妨在你和对方目光接触、开口说话、打破沉默之前,露出你亲切的笑容。笑容,是调动情绪、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良药。

    (十)赞美别人的技巧

    任何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赞美他人,首先要拿出真诚的态度,其次要注意赞扬其行为而非本人。另外,赞扬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要空话连篇。

    (十一)批评别人的技巧

    赞美固然重要,批评往往也不可少。对有错误的人,恰如其分地、有技巧地批评,会加深你们之间的关系。

    (1)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别人。

    (2)批评要给出理由。

    (3)批评前最好先来点赞扬。

    (4)批评要针对事而不针对人。

    (5)批评要及时,不要累积。

    (6)批评末尾要缓和情绪。

    (十二)感谢别人的技巧

    (1)要有诚恳的态度。

    (2)要清晰、自然地表达出来。

    (3)注视对方的眼睛。

    (4)说出对方的名字。

    (十三)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技巧

    首先要完善自我,给别人欣赏你的理由。其次,要注意下面的行为举止:

    (1)态度要真诚。

    (2)待人要热情。

    (3)凡事不急躁。

    (4)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5)不要攻击别人。

    (十四)发言的技巧

    (1)头脑要清晰,对所说的要心中有数。

    (2)言简意赅,不要啰嗦。

    (3)注视听众。

    (4)要说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5)不要摆出演讲的架势。

    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

    交往中需要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似乎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最佳的距离是多少?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最佳距离的多少首先取决于你交往的对象是谁。美国学者研究发现,46~61厘米是一个人的私人空间,其女友或男友可以安然地呆在私人空间内。如果一个人发现有第三者呆在自己男友或女友的私人空间内,这个人肯定会吃醋,甚至大发雷霆。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122厘米,这个空间最适合讨论个人问题。当你与爱人约会的时候,和他(她)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46厘米,否则他(她)会觉得受到了你的冷淡,可能引起误会。与同事或领导讨论公事,最佳的空间距离为122~213厘米:大于这个距离,对方则会误认为你态度不认真;小于这个距离,对方会觉得你有逼迫之意。和非亲密朋友交谈,较佳空间距离是213~366厘米:小于此距离,对方会觉得你盛气凌人;大于此距离,对方会觉得你没礼貌。这个空间距离也是与普通朋友交谈的适当距离。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或有矛盾的人之间的谈话距离一般在336厘米以上。

    最佳距离的多少还与交往者的文化背景有关。比如你如果与一位美国人交谈,距离不得小于60厘米,否则他会觉得你不友好;如果与一名阿拉伯人交谈,就要小于60厘米,否则他也会觉得你不友好,可能会出现他会不断向你靠近以示友好而你则不断后退的有趣场面。究其原因,是不同文化背景所致。

    另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了如下的规律:人们离他喜欢的人比离他讨厌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同样亲密关系的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较远些的距离;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

    知道了最佳距离的道理,合理运用,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交往效果。

    按“型”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有不同的“型”,在职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有屈从型、攻击型和超脱型三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风格各不相同。

    (一)屈从型

    屈从型的人,习惯于忍气吞声,不去表达自己的需要,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和他人的矛盾却也不见得少,人际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顺从别人、讨好别人,而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会令人感到很不舒服。

    假如你是屈从型的人,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即使害怕也要去做;要心平气和、真诚地去和人交涉。但是注意不要走向极端,而去攻击别人。

    (二)攻击型

    攻击型的人倾向于通过攻击的方式和人断绝人际关系。此类人的家教一般很严厉,父母希望他们长大成为一个重要人物,一旦做不好就会被责备。长大后,他们容易成为既谨小慎微又叛逆的人,常与人搞不好关系。父母的严厉使他们想反抗,可是自己的道德观念又不允许反抗父母,于是把生活中的权威当做父母一样来反抗,以发泄心中被父母压制的愤怒。

    如果你是攻击型的人,要先了解自己的特点以及自己性格的形成原因,努力走出过去、完善自我,如此才可能搞好人际关系。

    (三)超脱型

    超脱型的人,不关心周围的世界,好像什么都与他无关,容易被别人理解为冷漠、不合群,导致被疏远,搞不好人际关系。

    超脱型的人要主动对人敞开心扉,增加参与精神,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此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底线

    彼此的自尊,是人际交往的底线。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深受世人敬仰。一天,富兰克林和一名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富兰克林认出她是政府的一位职员,平时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突然,那位女郎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助手要大步上前去扶她,富兰克林却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人暂时躲避在一拐角处,悄悄地注视着那位女职员。只见那位女职员站起来,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尘土,很快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等那位女职员渐行渐远,助手迷惑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让人看到自己摔跤时的窘迫样子?”助手恍然大悟。

    在人生的旅途上,谁没有“摔跤”的时候呢?摔跤时,人们会备感尴尬、狼狈、脆弱和痛楚。此时,人们最需要拥有一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这个世界需要爱,但要爱得恰当。关爱别人的同时,千万别误伤了其自尊。

    对人不要太“好”

    对向你示好的人不友好往往是不提倡的,但对人太好,也会给你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

    相互满足某种需要,是维持人际关系所必需的。卡耐基曾经指出,人际交往要遵循功利原则,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各种需要(包括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也提出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如果得到大于付出,人们的心理会失去平衡。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好”维持在一定限度是有必要的。不要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因为对方如果一味接受你的付出,却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话,他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可能选择逃避。

    对人“好”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准则。而且对人好的同时,要适当给别人回报的机会。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把握最佳交际时间

    把握最佳交际时间,是成功交际的重要保障。

    能否恰当掌握交际时间对交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交际双方的守时问题上。守时与否意味着是否尊重对方,并直接影响到交往气氛。比如,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有一次邀请一些议员参加宴会,大部分被邀请者都已坐在餐桌旁,有一位却姗姗来迟。华盛顿有些不满:“我们这里的人必须准时出席……我的厨师从来不问客人到齐了没有,只问时间到了没有。”整个宴会气氛也受到了不好的影响。另外,现代社会交往繁杂,人际关系活跃,人们的交际时间也相应增多。于是,交往增加与交际时间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这种状况下,为了营造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必须改变交往方式、提高交际技巧。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好时间、提高交际效率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准备,周密安排

    交往前,首先要明确交往目的、应该交谈的问题、交谈的方式、可能遇到的麻烦以及是否需要物质准备等问题;其次,要提前预约好时间,不要贸然登门。

    (二)要守时

    去拜访别人,一定要守时。迟到会令人不快,并且时间不充裕,从而影响交往效果。

    (三)少些寒暄,多谈正事

    见面时简单寒暄几句是必要的,但过于啰嗦就会令人心烦。与人谈正事时要紧扣目标,不要跑题,以免耽误时间。偶尔说几句轻松的题外话也是必要的,可以活跃一下气氛,但要注意及时收回心思。

    (四)谈话时间不要太久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谈话超出一定时间,人就会感到疲惫,交际效率自然不佳。比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f.杜拉克担任一家大银行的顾问时,银行的总裁每月约他讨论一次银行管理问题。交谈时间严格限定为一个半小时,时间一到,总裁就要求结束交谈。为什么要设此限定呢?总裁说:“时间太短,时间不够,我怕会掌握不住问题的重点;时间长了也不好,因为我的注意力只能维持一个半小时,超过了这个限度,交谈就是浪费时间。”总裁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不过,有一种情况要例外。有时候,双方谈判时,可能会故意拖延时间,造成对方疲劳,以便乘机取得有利于自己的谈判结果。

    (五)“当断则断”

    交往结束,要“当断则断”。比如,客人做客后要告辞,你却为了显示热情而一味挽留。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只得勉强留下,可下面的谈话纯粹应酬,没有意义。如果你是客人,要适时结束拜访,否则可能会引起主人的疲惫与不快。

    (六)运用“浓缩术”

    比如,要与老同学联络感情,如果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时间一般不允许。因而,搞个同学聚会,既节省了时间,又容易使气氛活跃。具体方法各不相同,每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交际能力,创造有自己特色的交际“浓缩术”。

    (七)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可以提高交际效率。比如,能打电话解决的问题,就不必面谈;能邮件解决的事情,就不必长途跋涉。不过有时候,促膝面谈是不能用电话或邮件等来替代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