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大明能生产出更加紧致的棉布,则可以大大降低造价。” 朱祁钰平复心气:“朕已经让皇家商行开始研制了。” 朝臣都知道,羽绒服关乎着北方边疆的稳定。 年初皇帝送给边军三十万件毛衣。 就是用来御寒的。 “今年要大力推广种植棉花,多种棉花,才能解决衣服问题呀。”朱祁钰迫切解决穿暖问题。 胡濙却提出反对意见:“陛下,种植棉花不急,冷了这么多年,也都过来了,不急一年两年的。” “当务之急,还是种植粮食,仓廪足则知礼仪节。” “一定要保证粮食够吃。” “等山东、湖广、两广犁清之后,就能大规模种植粮食,过了几年,咱们的粮食也就不愁吃了。” “等到时候,再适当扩大棉花种植范围。” 胡濙的话,引起朝臣的赞同。 当务之急,还是粮食最重要。 最好能让北方摆脱漕运的限制,常年维护漕运,费用实在太大了,一旦漕运断了,京师不保。 其实,因为黄河的问题,北直隶、河南也常年泛滥成灾,想解决北方粮食问题,必须根治黄河。 根治了黄河,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时间啊,哪怕皇帝已经准备投入海量金钱了,也得需要时间。 又讨论了一些大事。 就下了朝。 朱祁钰乘坐御辇回养心殿,路上有太监匆匆来报:“皇爷大喜,德嫔有喜了!” 一说德嫔,把朱祁钰说得一愣。 “皇爷,就是宋嫔呀!”冯孝提醒。 原来是宋淑清。 她不是不能生育吗? 朱祁钰讶异:“可是太医诊断的结果?” “回皇爷,是的,太医诊断的结果。”小太监跪下说。 “去看看。” 宋淑清还没搬去启祥宫呢,如今住在延禧宫偏殿。 进了延禧宫,胡贵菊以为皇帝来看她的呢,走到门口方知,德嫔怀孕了。 她指尖轻颤,又来一个争位的。 皇帝孩子多了,孩子就不值钱了…… 朱祁钰进了偏殿。 宋淑清喜气洋洋,站起来行礼,朱祁钰赶紧按住她:“觉得身体怎么样?” 第六位嫔妃有喜。 “回陛下,倒是没什么。” 宋淑清有些担忧:“臣妾被谈妹妹调理的身体,身体应该是好了,但臣妾还是担心,万一小产……” “不许胡说,朕会让太医时刻盯着你。”朱祁钰抓着她的手。 他不是没听懂宋淑清的话。 宋淑清是想搬去和谈允贤住,能让谈允贤照顾她。 但是。 朱祁钰后宫,向来是一妃住一宫,谨防互相戕害子嗣。 原来宋淑清不能怀有身孕,白氏年纪尚幼,可以和主宫嫔妃混住。 但有了身孕,一定要分开。 “陛下,太医未必有谈妹妹尽心,臣妾想着,搬去永和宫,和谈妹妹一起住,方便照顾孩儿。” 宋淑清直说了。 “谈妃也怀着肚子呢,怎么照顾你呀?” “你的身体朕知道。” “男太医经常照看你,确实非常不方便。” “朕先物色物色女医者,如果物色不到,就让你搬去永和宫住,如何?” 朱祁钰只能答应。 “谢陛下关怀。”宋淑清心情不错。 “过些日子,朕让你家人入宫看你,任何事都要认真听太医的嘱咐,你怀上身孕不易,要注意保胎。” 又聊了几句,朱祁钰让她歇着。 然后去延禧宫主殿看了胡贵菊,才返回养心殿。 “冯孝,去宫外物色女医者,让太医院考校其医术水平,然后征召入宫。” 朱祁钰道:“乃口府要准备好了,快用上了。” “奴婢遵旨!” 第六个孩子,朱祁钰竟没有太多激动之情。 下午的时候,冯孝进来禀报:“皇爷,范广求见。” “他怎么有空来呀?宣进来。” 朱祁钰抬头,他正在看西北军务,刚巧范广来了,一边看一边问范广。 范广对答如流。 “坐,赐茶。” 朱祁钰笑道:“秃巴思一仗,你打得漂亮啊,解决了甘肃丁口问题。” “朕问你,重建玉门关,有必要了吗?” 范广斟酌着道:“回禀陛下,微臣认为意义不大。” “吐鲁番、哈密都不是什么强敌。” “未来我国领土,一定会囊括吐鲁番和哈密,重建玉门关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不过,倘若万一,关外领土丢了,咱们也能撤回关内,玉门关就有必要修建。” “需要看陛下您怎么想。” 其实不是皇帝怎么想,而是看后世之君的能力如何。 朱祁钰斟酌:“寇深想修,但原杰上书认为不修。” “朕不瞒你,朕是不打算修建玉门关了。” “朕要去极西之地。” “三十年后,甘肃可能成为华夏的中心呢,所以修建玉门关,没什么用了。” 范广跪下磕头:“陛下所言甚是。” “你入宫为了何事啊?” 范广摸了摸胡子,苦笑:“陛下,这不是运动会的事嘛。” “什么事?”朱祁钰提笔写批复。 司礼监批了是不修。 他写明原因。 “陛下,运动会准备时间不足,微臣担心贻笑大方。”范广苦笑。 “无妨,娱乐而已,别有这么大心理负担,就是一场娱乐项目,输赢都无所谓。” 朱祁钰停笔,抬头:“朕办运动会的初心,是希望兵卒能在冬天训练。” “只要对训练有益就好,输赢无所谓,没有什么贻笑大方的。” “第一次办嘛,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伤大雅。” 朱祁钰继续批复。 有了皇帝的准话,范广的心放回肚子里了。 “对了,台球玩得怎么样?” 台球做了两套,第一套送进宫里来了,朱祁钰玩了玩,还不错。 “甚是有趣,军中上下都喜欢。”范广纯属瞎扯,一共就两个台球案,你范广喜欢玩吧。 “以后办一场台球赛,比赛才有意思嘛。” 朱祁钰写完了,放下笔,站起来:“在会馆里办,让百姓都参加,多点娱乐项目多好。” “朕关注的还是马球赛。” “不许找外援,不能去民间找高手,朕就想看看军中的真实水平。” “以后年年办,输了明年找回场子便是。” 范广也跟着站起来,跟着皇帝后面:“陛下,微臣琢磨着,冬季练兵,不如搞一场假打假杀。” “军事演习?”朱祁钰问。 “对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朱祁钰笑道:“你想的不错,按照你的想法,办一场吧,时间设在二月中旬吧。” “三月就春暖花开了,该练兵、剿匪、实战了。” “以后年年二月中旬办军事演习,模拟战场,但不能拿真刀真枪。” 军汉打出真火,可不管是谁,照杀不误。 “微臣遵旨!” 朱祁钰走到地图前,指着河套:“这是你打下来的,你又在河套待那么久,建城方略,你可有建议,提提。” 范广还真有。 听他说完,朱祁钰颔首:“你还真动脑子了,河套里的沙漠多种胡杨树。” “陛下也知胡杨?”范广讶然。 “自然知道,沙漠中的树嘛。” 胡杨树原产自华夏,过了吐鲁番,就是产地,和吐鲁番等国经商,胡杨也种到了内陆。 沙漠里都有它的身影,但都是自发种植的,没有朝堂批量种植。 “陛下博学多才,微臣佩服。” “少拍马屁。” 朱祁钰笑道:“朕已经让寇深大量搜集胡杨树种子,今年开始,在沙漠边缘种植胡杨林,不许砍伐。” “陛下圣明!” 范广道:“河套里就有小块沙漠,这沙漠还会走,年年都在扩张,微臣听当地老人说,胡杨林能遏制沙漠扩张。” “但一直没有大规模栽种,陛下能栽种胡杨,乃是西北万民之福。” “而漠北、极西,更是沙漠纵横。” “阻碍大明往西的,不是战斗力。” “而是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迷路等问题。” “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大明兵锋向西,能一路推到尽头!” 这就是范广的自信。 朱祁钰拍拍他的肩膀:“到时候,朕让你挂帅西征!” “谢陛下垂爱!” “羽绒服可穿了?”朱祁钰摸摸他的衣服,发现没穿。 范广打个哈哈:“陛下,那羽绒服太过闷热,微臣火力旺,穿不住。” “给你家妇人备一件,妇人体力弱,多穿点暖和。”朱祁钰叮嘱。 “谢陛下关怀。” 又聊了两句,范广才告辞。 董赐又来叩见。 朱祁钰都没工夫看奏章了。 “皇爷,奴婢刚从铸印局出来。” 董赐道:“又从民间搜罗了一批擅长制银的银匠,可以调制出硬度比银子大的银币。” 朱祁钰来了兴趣。 银子质地绵软,不易保存,制成银币损耗过大。 所以朱祁钰就想着,加入一些其他原材料,一来是提升银子硬度,让民间难以仿制; 二来是中和银价,说白了就是掺水,历朝历代都这么干。 说着,董赐进献上来几枚。 朱祁钰拿着,确实质地不一样,软硬程度不一样。 “皇爷,这是纯银打造的,质地绵软,不适合流通。” “这枚加了特殊东西,质地变硬,但根据那银匠说,此物不好寻找,奴婢担心造价会提高。” “还有这一枚您看看,质地和银子很像,但它不是银子造的。” 朱祁钰发现还真是。 “这是铁里面加了东西,造出来的,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董赐说。 “那这不产生假币了吗?”朱祁钰皱眉。 “皇爷,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董赐道:“但只需改革技术,在模具中设置防伪标识,就能减少仿制的可能性。” 就像银票,用最笨的方法,用手画。 “机器方面呢?” 朱祁钰放下银币:“用手工肯定不行,国朝这么多银子,多久能铸成银币呀?” “而且,手工铸造容易仿制,不如机器铸造出来的。” 朱祁钰恰恰说错了,手工制造的才不容易被仿制,因为手工是独一无二的。 “皇爷,奴婢就为此事入宫的。” 董赐不好意思道:“奴婢想从军器局调一个人来。” “哦?军器局中有大才?”朱祁钰看向冯孝。 冯孝表示不知道。 董赐却道:“是个木匠,叫裴木头,很多人都说他的铁工、木工双绝。” “巧了,这个人朕还舍不得给你。” 朱祁钰笑道:“不过朕可以让他帮你设计一款机器,冯孝,去把裴木头宣来。” “皇爷,此人对军器局也有大用?”董赐问。 “这家伙真是个天才。”朱祁钰也觉得大明不是没有天才,而是没有被挖掘罢了。 加更完毕!五万字,更完!明天的更新在下午,争取在四点前更新出来,后天就恢复正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