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需要海量的粮食物资,微臣觉得今年不是打此仗的良机。” 他反对打仗。 攻伐兀良哈的良机,应该是热河建设完毕,辽宁恢复太平,才是挥师北上的良机。 朱祁钰皱眉:“爱卿有所不知,安南运转的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了广西,是以今年粮食不是问题。” “什么?” 朝臣惊呼,安南真的运粮给大明了? “夏埙的密奏先到,正式奏章,也就这几天,就到了。” 朱祁钰站起来,语气激动:“朕就说过,三宣六慰是宝地,有多是粮食,太宗皇帝种的树,朕该亲手摘下果实了!” “陛下,第一批粮食是多少船?”于谦急声问。 “八十四艘船,应该是安南投石问路。” 朱祁钰淡淡道:“他想试探大明,看看大明是什么态度。” “咱们就给他个机会,让安南看看大明的态度。” “朕已经下密旨,让方瑛在两国交界,陈兵十万,再开市场,一手大棒一手甜枣,看看安南王怎么选。” 胡濙想劝。 朱祁钰摆摆手:“安南是小事,打不起来的,方瑛自有分寸,朕还会令商贾去安南贸易。” “吓唬是必须要吓唬的,仗也是打不起来的。” “方瑛、夏埙、朱永等足矣应付了。” “说回北面。” “若这些粮食,都运到辽宁去。” “邢国公,这仗能不能打?” 于谦拜服在地:“若粮食充足,微臣认为,可以小打几场。” “扫平鞑靼余威未尽,兀良哈应该不敢和大明硬碰硬。” “咱们把此仗,当成练兵即可。” 于谦的话,惹得朝臣赞同。 小打小闹是可以的。 不能贸然去吞并人家的地盘,贪多嚼不烂,一点点消化战果即可。 “谁可充任总兵官?”朱祁钰问。 “微臣有几个人选,供陛下参考。” 于谦认真道:“微臣觉得第一人选是赵辅,赵辅其人作战稳妥,虽无奇谋,却不会有大败;” “其二是毛忠,毛忠是勇将,可破强敌。” “其三是曹义,曹义镇守辽东多年,对辽东极为熟悉,派他去平定兀良哈,恰如其分。” 他推举的都是老将。 “邢国公之言,老成谋国。” 朱祁钰十分满意:“其他人可还有合适的人选?” 朝臣都觉得于谦的人选很好。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都很稳妥。 战果如何暂且不谈,肯定不会出岔子。 朱祁钰还得琢磨,要每个人诏入宫中,一个个问询。 朝议暂时结束。 “宣毛忠和曹义入宫。” 进入养心殿,朱祁钰活动一下,用了些点心,开始处置政务。 很快,两个人从讲武堂过来。 赵辅尚在宣镇。 “赐座。” 朱祁钰把朝会上的情况说了。 毛忠和曹义眸中闪过惊喜,赶紧磕头请命。 “朕问尔等,需要多少人?能取得多少战果?”朱祁钰问。 “回陛下,微臣只需要两万人即可!便能驱逐兀良哈五百里!”毛忠第一个说。 曹义可谓是屡战屡败,苦笑道:“微臣需要十万大军。” 毛忠挑衅地看了他一眼。 论打仗,还得看我们蒙人。 “战损呢?”朱祁钰又问。 毛忠不答。 曹义却道:“微臣可保证战损控制到很微小的地步。” “陛下,两万精兵,所耗钱粮也是少的。” “而且,兵没了可以再征。” “何必顾念那等弱民的死活呢?” 毛忠难以理解。 打胜仗就好了,想那么多干嘛。 所以毛忠是将才,不是帅才,打仗不计后果,也没有名将之资。 让毛忠统兵,战果是大,同样的战损也大呀。 战后抚恤,都是中枢发的! 人死得多了,多少年才能恢复生机呢? 朱祁钰立刻排除了毛忠。 曹义用兵太多了,而且他年纪太大,征战非常苦的,他未必能支撑得住。 “都下去吧,好好在讲武堂里授课,有你们征战沙场的日子。” 毛忠以为皇帝钦定了他,得意洋洋。 曹义却看穿皇帝的心思,皇帝是不打算用他们了。 朱祁钰给赵辅写信。 考校考校赵辅的看法。 “十万大军啊,要征召多少民夫转运啊?” 朱祁钰叹了口气:“若不计后果,用毛忠最好,两万人,客死他乡也无妨。” 王越和蒋琬联姻后。 蒋琬要调出宣镇,参与北伐。 文官方面,朱祁钰觉得用张固和岳正比较合适,张固懂兵,岳正地位够高,能压得住武将,而且他不会越权指挥。 太监用怀恩即可,怀恩在九门提督府如鱼得水,四处学习,倒是能让历练一番。 “皇爷,出事了!” 符渊急匆匆跑来:“鸿胪寺右少卿入宫说,朝鲜派使者来求助,朝鲜的平壤丢了,兵锋威胁汉城!都城随时要丢!” “什么?” 朱祁钰脸色微变:“地图呢?” 冯孝赶紧去取地图。 刚打开地图,鸿胪寺右少卿杨询就到了。 原寺卿齐政被调入军纪司了,现任寺卿边永则去出使安南了。 “陛下,根据朝鲜使臣透露的消息,女真部占据了平壤,不打算离开了。” 朱祁钰指着平壤:“平壤丢了,南面无险可守,朝鲜要灭亡了!” 之前的所有布置,全都被打乱了。 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朝鲜兵怎么这么弱呢? 朝鲜王李瑈是个极厉害的人。 他向来以太宗皇帝自表,怎么仗打得这么烂啊,这也不像是太宗皇帝啊,更像是正统皇帝! “陛下,朝鲜怕是撑不过今年了。”杨询发表见解。 “平壤一丢,整个北方的险峻地势都没了,还拿什么守?” “能撑过今年都是厉害的。” “最多到夏天,朝鲜就灭国了。” 朱祁钰本来预计,朝鲜能拖住女真几年呢。 等朝鲜和女真自相残杀,互相消耗之后,大明去捡便宜呢。 谁知道朝鲜这么菜。 连女真一部,都挡不住一年的时间,就沦落到灭国的地步。 “快,请阁部重臣入宫。” 朱祁钰盯着地图看。 他在想,该不该援助朝鲜? 很快,朝臣入殿,叩拜行礼。 他们入宫时已经听到了风声,朝鲜使臣下榻四夷馆。 朝鲜使臣十分狼狈,化妆成平民,穿过层层封锁,来到了大明。 求大明爸爸帮助朝鲜,平定外敌。 “诸卿,朝鲜平壤丢了。” “什么?” 朝臣都是一懵:“从女真部南下,半年的时间,平壤就丢了?” 朱祁钰苦笑着点头:“这是朝鲜使臣透露出来的消息,朕已经令鸿胪寺,后日宣使臣觐见了,具体情况后日就知道了。” “陛下,兀良哈不能打了!” 于谦认真道:“之前朝议上,朝臣认为女真部入朝鲜,只是抢掠。” “但万没想到,女真部竟留在朝鲜不走了。” “想以朝鲜为根据地,攻掠大明,这女真部果然是狼子野心。” “唉,朝鲜虽然荒凉,但那是对大明来说的。” “对女真而言,朝鲜可谓是宝地,什么都有。” “而且,朝鲜的地理环境,威胁着辽宁,辽宁不保,京师则有危险。” “以前朝鲜之君恭顺,不敢攻打大明。” “但女真部吃掉朝鲜后,必然壮大,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微臣以为,当速援朝鲜。” 于谦认为,兵贵神速,援助朝鲜,驱逐女真。 岳正却持反对态度:“若现在援助朝鲜,国朝之前做的所有算计,全都成空了,不如再等等程信、罗绮的信报。” “不能等了,当速战速决。” 于谦认为必须要遏制女真部壮大。 以前,女真部一直都是癣疥之疾。 因为女真贫瘠,连铁都没有,根本威胁不到大明。 可占据朝鲜的女真可就不一样了。 朝鲜有钱有粮有铁有盐,什么都有。 因为兵弱,一直不是中原王朝之敌。 但落在女真手里,这些都能转变成强大的战斗力。 届时大明东门户,就出现一个新的强敌。 想扫平,就需要大量的精力。 万一令女真做大,成为东北大患,可就是大问题了。 于谦认为,速援朝鲜。 朱祁钰看向胡濙。 胡濙清了清嗓子:“邢国公勿急。” “朝鲜究竟是何情况,咱们还不知道呢。” “不能光听信朝鲜使臣一面之词。” “这些年,朝鲜经常向国朝哭穷,进献一两位所谓的公主,就从大明攫取巨大利益。” “老臣认为,朝鲜使臣必有夸大之意。” “还是再等等程信和罗绮的信报,再做决定。” 于谦却持反对意见:“不管夸大还是吹嘘,女真部可抢掠朝鲜,但绝不能占据朝鲜,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仪铭也支持于谦,认为当速援朝鲜。 还有耿九畴和马文升,都支持于谦。 胡濙这边则是岳正、白圭、李实等人,认为应该再等等,朝鲜终究是癣疥之疾,没必要大兴兵戈。 朱祁钰也在踌躇:“邢国公,若现在援助朝鲜,大明能得到什么?” “将敌人控制在弱小范围内,便随时可吞并!” “一旦敌人壮大了,再吞并,可就难了。” 于谦认真道:“陛下之前想用女真、兀良哈和朝鲜,彼此消耗。” “大明左右局势,各个击破,最后鲸吞三方,并入大明。” “但如今,朝鲜不堪一击。” “女真和兀良哈,一定会借用朝鲜壮大自身。” “到时候,再想吞并,难如登天。” 耿九畴附和道:“陛下,国朝援助朝鲜,可顺势吞并朝鲜……” “绝对不行!” 胡濙掷地有声道:“若国朝野心暴露,安南怎么办?朵思、乌斯贜会作何想法?” “还有西面的吐鲁番、哈密,以及北面的瓦剌,他们会怎么想?” “如今大明虽然强大,但四周也都是敌人。” “不能因为眼前芝麻大的利益,就放弃持之以恒的国策!” “现在的大明,只能是宗主国!” “不能效仿大元!” “将附属国,变成领土!” 胡濙的话,得到李实的赞同。 李实这段时间,一直在地方,刚刚回到中枢不久。 “陛下,大明对荒凉之地,一直都没有野心的。” 李实说:“永乐朝吞并安南,但那是我国故土。” “而且,当时安南尚未建立,国朝撤出交趾后,才建立的安南国,所以算不上仇人。” “可一旦大明鼠目寸光,吞并了朝鲜,必然人人自危。” “到时候南方大乱,西边大乱。” “朝鲜人也未必愿意真心合并进入大明,必然重蹈交趾覆辙。” “届时四周烽烟四起。” “到嘴的朝鲜,恐怕也要吐出来。” “得不偿失啊陛下!” 这话说得很难听。 仿佛在骂皇帝鼠目寸光。 朱祁钰却不以为忤,点点头:“李卿说得有道理。” 看向一言不发的孙原贞:“孙卿,你有何意见呢?” “回陛下!” 孙原贞缓缓道:“老臣以为,国朝不能不管朝鲜死活,也不能和女真部硬碰硬。” 这话有点拧巴。 人家都占据朝鲜了,不硬碰硬,怎么夺回城池呢? “陛下,老臣之策,怕是有伤天和啊!”孙原贞欲言又止。 “先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朱祁钰来了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