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祁钰笑了起来:“你是有心的,心中尚有朝堂。” 猛地,杨璇浑身一抖。 说得是他家中藏着“船”画的事。 隔了这么久,皇帝为何忽然旧事重提? 难道和含山公主谈崩了? “微臣是陛下臣子,对陛下忠贞不二,不敢有任何其他心思!”杨璇顺杆上爬。 “顺天府尹王福,在任上十几年了,虽有小错,但为官公允,在民间颇有好名声。” 朱祁钰幽幽道:“朕欲重用王福,想启用你取代他,做应天府府尹。” 杨璇却没半分喜色,皇帝给他官,肯定要他付出相应的代价。 啪! 朱祁钰把密奏丢到地上:“看看。” 杨璇捡起来,阅览后,顿时明白皇帝的心思,这是要对尹家动手了。 “你怎么看?”朱祁钰问。 “含山公主戏弄陛下,其罪该诛!”杨璇磕头道。 “她终究是朕的长辈,如今又身患重病,唉,难啊。” 他有了儿子。 宗室还算稳定,百王府会在入冬之前竣工,诸王都会搬进去,还算安定,不能节外生枝。 杨璇咬牙,他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 皇帝需要他进献毒计。 好处就是,得到顺天府府尹,王福让贤。 可若选择拒绝皇帝…… 杨璇重重磕了个头:“既是重病,就该一病不起!” “怎么个一病不起呀?” 朱祁钰眼神玩味地看着杨璇,这个曾经在南直隶长袖善舞的人,却在皇帝出谋划策。 他很会当官。 如变色龙一样,懂得适应各种君王。 以前朱祁钰管得松,他就和江南士绅搅在一起,窃取大明利益; 皇帝权势缩紧后,他又变成了忠臣孝子。 杨璇既然已经说了,就不怕说透:“含山公主年事已高,请陛下派一太医,赐些药物,含山公主人老成精,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倒是毒计,但这不把朕装进去了吗?”朱祁钰不满。 杨璇使劲磕头:“微臣愿去南京,为陛下探望含山公主病情!” 这人不止聪明,还狠呢。 为了权势,名声也不要了。 这是条好狗啊,放在顺天府咬人很好。 但也要戒备他反咬朕一口。 “等你回来,顺天府府尹的位子让你来做。” 朱祁钰嘴角翘起。 含山公主一死,尹家的所有一切,都要收归内帑! 你连几艘海船都舍不得给朕,那就把全家的命交出来吧。 “跪安吧。” 杨璇恭恭敬敬磕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他走到门口时,朱祁钰忽然问:“对了,范青说你家的女公子,是个了不得的人儿,送进宫里伺候吧。” 杨璇面露惊喜之色,使劲磕头:“微臣遵旨!” 倘若女儿入了圣眼,诞下一儿半女,他的地位可就不一样了。 “去把王福宣来。” 王福,是个能臣,也得妥善安排。 朱祁钰斟酌的时候。 覃昌叩见,后面的太监端着一个托盘,用红纸卷着。 打开后,里面都是一个个崭新的银币。 正面是大明国旗的图案,背面写着“景泰通宝”,有详细压币日期和编码。 用的是壹贰弎这样的汉字做编码。 对着银边一吹,阵阵回声,声音悦耳。 “皇爷,已经制成十万枚银币。”覃昌磕头道。 朱祁钰把玩:“一天能压多少?” “回皇爷,银作司匠人近万人,每日能压三万枚银币,只要银子足够,速度还能提高。” 覃昌最近在组建银作司,又征召一批银匠入司。 “一分银币的呢?压了多少?” 一两银子的银币,姑且算作一元钱,但并没有推出一元的概念,还是用两计算。 朱祁钰把明制从十六进制,改为十进制。 十分银币,就等于一两银子。 “回陛下,已经压出一百万枚。”覃昌回禀。 以后就通行银币,收回铜钱。 大明严重缺铜,朱祁钰还不知道哪里有铜矿,海外银矿多的是,单纯把倭国打下来,银子够用一万年。 干脆,废停铜钱,全用银币。 “继续压制,把内帑、户部所有银子,全部压制成银币。” 朱祁钰道:“就定六月初六,就把银币推行下去。” “奴婢遵旨!”覃昌磕头。 又叮嘱几句,打发走了覃昌。 冯孝回禀王福在偏殿候着呢。 “宣他进来。” 很快,王福由太监引着进殿叩拜,他身材颀长,三绺长髯,飘然若仙,说话声音磁性,很是好听。 “赐座。” 朱祁钰对王福的政绩总体来说,还算满意的。 “王卿,你在顺天府府尹的位置上,多少年了?” “回禀陛下,一十七年了。”王福跪下磕头。 “坐着说,这是养心殿,没那么多规矩。” 朱祁钰让人给他倒茶:“京师安稳,你居功至伟呀。” “朕数次想调你入中枢。” “奈何找不到接替你的人选。” “如今应天府府尹杨璇在京中养病,朕觉得他可以接任你,你觉得如何?” 王福微微松了口气,皇帝先夸赞他,说明对他的政绩是满意的,不是要对他动手。 “回禀陛下,任免之事当由中枢决定,微臣听命便是,不敢有看法。”王福担心是坑。 “让你说你就说。”朱祁钰不想兜圈子。 “微臣遵旨!” 王福想磕头,但双手捧着茶杯,没法磕头,弄得十分不自在。 还是道:“京师错综复杂,这顺天府府尹是个难做的官,须得一碗水端平。” “稍微倾斜,就两边不是人。” “杨大人能做应天府府尹多年,证明其人有这个能力。” “只是,微臣担心,应天府毕竟不是顺天府,天子在顺天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王福不是谁的人。 但他又是谁的人。 这个人朱祁钰看不透他。 张太皇太后执政时,他是杨士奇的人;倭郡王登基后,他就是倭郡王的人;朱祁钰登基后,他就变成了朱祁钰的人。 偏偏夺门夜,他又隐身了。 所以,朱祁钰看不透他。 “让杨璇试试吧,若他做不好,还得你把这个担子担起来。” 您都做决定了,还问我干嘛? 王福翻个白眼。 “阁部都缺人,听说你要动了,都对你虎视眈眈呢,你说说,想去哪?”朱祁钰笑道。 王福苦笑。 这是个得罪人的选择。 没错,王福是老臣,是宣德朝举人,又有能力,阁部对他是虎视眈眈啊,都察院也需要他这个能臣。 “陛下调臣去哪,臣就去哪,绝无怨言。” 你个老滑头。 让朕给你挡刀?别想。 “要不你去阁部,都干几天?看看喜欢哪,就在哪里当官?”朱祁钰打趣道。 您还是饶了我吧! 王福如坐针毡:“陛下,户部最是缺人,微臣去户部。”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你王福去了户部,耿九畴都能乐死!” “而且,户部最是繁忙,如今改制之后,又最缺能臣。” “你去户部,就做左侍郎吧。” 王福却大惊失色,跪在地上:“陛下,这于理不合,微臣如何越级担任左侍郎呢?” “按照正常升迁,你确实还不够格。” “但你的能力,朕和阁部都看在眼里。” “就算破格提拔,你在户部好好干,别辜负朕的一番美意便是。”朱祁钰破格提拔。 王福磕头谢恩。 有王福襄助,户部会理得更顺。 杨璇还得等一段时间接任,王福还得先做顺天府府尹一段日子。 打发走王福。 天色已经快黑了。 政务处理差不多了,朱祁钰去后宫看看毛氏,然后去了启祥宫,在宋淑清宫中住下。 林钰先生了孩子,毛氏也生了。 只有她的孩子,被吓得滑胎了。 即便皇帝多来看她几次,也弥补不了孩子的仇。 而在甘肃。 覃礼带着骑兵,带着漫长的队伍,出使朵思都司,他于四月中旬出发,预计六月中下旬抵达。 甘肃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从广西运来海量的木料,从江河解冻之后,就大肆往陕甘宁运,江上的船支川流不息。 岸上的纤夫喜笑颜开,过往的船多,他们就赚更多的钱。 而每个码头,开起了很多小商铺。 人流聚集的地方,就是商机。 驿递系统,被商人承包后,也开了很多小商铺,从广西到甘肃,整条沿线就这么繁华起来。 尤其是西安。 大有重建为旧日古都之趋势。 皇帝改西安为长安,在洪武年间的基础上,继续扩建长安,大有恢复旧唐古都之风貌。 西安,是洪武二年,太祖皇帝扩建长安后,改长安为西安。 朱祁钰又改了回来。 还想设为陪都,遭到群臣的反对。 想掌控西域,最好迁都去长安。 整条商贸繁荣。 皇帝又推波助澜,取消整条线路的钞关,允许商人自由经商,减免运送木料、物料的税赋。 这就导致这条商贸愈发发达,沿途百姓都做起了小生意,腰包也就跟着鼓起来了。 而沿线的本地产品,也跟着售卖起来。 如长安的商品,出现在湖北,湖北的商品出现在甘肃。 船支回程不能走空。 就把西北的商品,运到了南方。 而广西,则被大肆砍伐树木,一个又一个原始森林,消失在地图上。 从安南抓来的第一批奴隶,就在广西平整土地,完善驰道,挖通山脉,把道路拓宽。 在大肆砍伐、挖通道路之后,岭南不再是边陲之地。 也就三五年之后,两广到内地,就无险可守,天堑变通途,就彻底整合成一体了。 按照中枢的规划,还要打通广西和云南、贵州,广东和湖南、福建的道路,彻底整合。 山西看到贸易发达,眼馋陕甘宁的快速发展。 也开通了一条,从广西运往山西物料的线路。 山西向北也新控两府之地,也需要移民、建设,自然也需要物料,也从广西运木头。 新晋商凭借这条商路,再次形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