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 程信立刻让人散步谣言,说李瑈自焚了。 “再假传圣旨,把朝鲜官员召集起来,一网打尽!”罗绮发狠,郑麟趾、韩明浍等人必死。 而景福宫大火。 驻守内城的金孝诚,看到火光,军心骚动,而城外的女真大营也有了动静,仿佛有攻城之意。 “全都谨守岗位,任何人不许乱动!”金孝诚是员将才。 他整顿军心,让士兵安稳守城。 但是。 李瑈是卓而有为的君主,他不放心把兵权交给金孝诚一个人,他把兵权分散,比如朴仲孙、崔恒,都在掌兵。 这些人,都是靖难一等功臣。 地位上没有高低。 但政见上全都是不和。 彼此之间权力倾轧,金孝诚往东,朴仲孙绝对往西,崔恒绝对往北。 没有战乱的时候,李瑈能凭借各方势力彼此倾轧,稳坐钓鱼台,而战争来临的时候,这就是兵家大忌。 果然,金孝诚守城。 朴仲孙就要救援宫中,崔恒竟然要出城野战,彼此争吵不休。 最后朴仲孙直接把自己的兵带走了,在内城肆意驰骋,驰援宫中。 城墙外。 古纳哈正在观望城内,他虽是莽汉,却是员战将,毕竟从小就被亲爹李满住培养,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 他先召集兵卒,佯攻一面城墙。 遭到了极为激烈的反击。 “城内出事了!” 古纳哈立刻判断出来:“一定是朝鲜王出事了,导致城内守军空虚。” “那火,就是朝鲜王宫燃起的,传令攻城!” 心虚,才会反应激烈。 古纳哈加紧攻城。 女真人攻城,和蒙古人一样,都先四周抢掠,把附近的居民驱赶出来,填平护城河。 而女真人和汉人不一样,汉人兵卒打仗,不像打仗,反而像过家家,野战不敢打、守城怕死、夜战看不清,反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避战。 女真兵半夜被叫起来,主将屁话没有,下令攻城,这些女真兵就如狼似虎地往城墙上爬,玩命攻打,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 不怕苦、不怕死,才能打好仗、打胜仗、打胜逆风仗。 但是,女真兵打胜仗之后可不好管,汉兵打了胜仗,主将尚能约束,女真兵了大胜仗,天王老子来了也约束不了。 不止女真兵,鞑靼兵也是。 各有好处,汉兵听话、好管,战斗力不强,女真兵、鞑靼兵战斗力强,但容易噬主。 城外越攻越凶。 内城城墙,坚固程度远不如外部。 而如今守城的,只有金孝诚,其他诸将,都驰援宫中去了,毕竟救驾之功,比守城之功大太多了。 因为,五座宫城都烧了起来。 傻子都知道,宫里出事了。 只有金孝诚一个人在坚持守城。 “你们就不想想,救了陛下,内城丢了,还有什么用?”金孝诚充满无奈。 女真兵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内城城墙摇摇欲坠。 而景福宫外。 程信正在和韩明浍讨价还价。 韩明浍对阵程信,毫不落入下风。 “程大人,这么大的事,您做不了主吧?” 韩明浍十分狡诈,不停试探程信。 “如何做不了主?陛下亲笔圣旨,就在本官下榻之处,韩大人可否愿意随本官去取,一看便知。”程信毫不露怯。 韩明浍眼角微微一缩。 大明皇帝,派程信来时,就有吞并朝鲜之心了? 这是为什么呀? 朝鲜非常恭顺,大明世代皇帝都喜欢朝鲜王,就连景泰帝,对朝鲜王也是不错的,为什么要吞并朝鲜呢? 大明疆土如此广阔,朝鲜有什么是值得大明图谋的呢? 韩明浍想不通。 “几位大人,为国朝立下汗马功劳,自然能得到一份令尔等满意的恩赏,陛下之慷慨,尔等根本想不到。” 是,陛下慷慨,能送给你们一张通往黄泉路的车票。 程信侃侃而谈,心中丝毫不虚,反正都是屁话,回国后他肯定不会承认的。 韩明浍却道:“我朝鲜愿并入中华,可否请王越大人快些南下,收复国都?” 陛下要的是残破的朝鲜。 而不是完整的朝鲜。 “不瞒韩大人,王越已经南下,如今就在安州,旦夕可破平壤,最迟十五天,就能抵达汉城。” 韩明浍微微惊呼,大明王师这么强? 想想也是,大明收降了大量鞑靼兵,这些鞑靼兵比女真兵还强,朝鲜兵,真的是当民夫人家都嫌弃。 韩明浍露出无奈苦笑。 “我大明天兵,皆是精锐骑兵,而王越,更有名帅之资,其人以诸葛丞相自比,有经天纬地之才。” 程信笑道:“本官是根据军粮推算出来的,应该比十五天更近。” “汉城破了也不要紧……” “不!” 韩明浍却道:“内城还能守住十五天!吾愿亲自守城,等待大明王师到达,将完整的汉城,献给陛下!” 程信眼眸一阴,汉城必破! 不经过女真人的残暴,如何得知大明的好呢? 而且,不消耗朝鲜人口,如何能完美并入大明呢? “好,韩大人立刻去督守城池,吾在此地恭候佳音。”程信倒是想立刻劈死韩明浍。 但是不能。 李瑈下落不明,能主持朝政的只有郑麟趾、韩明浍等寥寥数人。 如果这个时候,诛杀韩明浍,反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只要王越抵达汉城,任何人,都掀不起风浪了。 女真兵攻得特别凶,城墙摇摇欲坠。 好在韩明浍及时抵达,勉强保住城墙,他诏令各军返回守备城墙。 躲在地道里的李瑈,却觉得十分闷热。 他以为是地道里闷热呢。 结果有太监哭着禀报,外面全是大火,整个宫里都烧着了,根本出不去。 庶子李曙吓得哭泣。 “哭什么?朕还没死呢!” 李瑈厉吼:“那明使也就这点本事,烧了五宫,再建便是,只要朕还活着,他们就拿朕不能怎么样!” 他真的失算了,躲入地道之前,应该派人出宫,请将军入宫勤王啊。 幸好,他提前准备了吃食。 在地道里面活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这地道,他建得如迷宫一般,若没有地图,根本走不出去,而且建造地道的工匠,都被他毒杀了。 天下间,只有他李瑈知道该如何出去。 贴身伺候他的,都是他的贴身太监,信得过的人。 他可以安心在里面待一段时间。 “晄儿,你为何不哭?” 李瑈发现,自己的嫡次子李晄竟然不怕。 “回父皇,父皇是皇帝尚且不怕,儿臣只是区区一王,有什么可怕的?” 年仅九岁的李晄,这番话让李瑈心花怒放。 “吾家麒麟儿,他日兴我朝鲜王室的,必是你李晄!”李瑈赞扬道。 李晄,就是未来的睿宗。 死得不明不白那位。 然而,李瑈情绪又低落下来:“景泰皇帝,狡诈如狐,心狠如豺狼,我朝鲜对大明毕恭毕敬,他却要强吞我朝鲜之地,着实是可恨。” 他可不是昏君。 从程信、罗绮入宫夺门,他就明白了,大明在策划朝鲜大乱,野心昭然若揭。 “父皇,好战者国恒亡,景泰皇帝如此好战,大明必毁于他手。”李晄认真道。 李瑈也是这样认为的,大明强吞朝鲜,犹如隋炀帝强吞高句丽,自取灭亡。 “吾儿,当记住今日之耻,他日你登基为帝,必定要整顿军备,创建我朝鲜文字,脱离大明,并和大明为世仇!” 李瑈绝不甘心。 五宫的大火,烧了整整七天。 周围民居受到了波及,内城并未动乱,盖因很多丢掉家园的居民,被强征入伍,被丢到城墙上,消耗女真的实力。 内城城墙断了一块,就用尸体填补上一块。 城内爆发出恐怖的向心力。 而城外的女真兵已经露出疲态,女真兵毕竟少,古纳哈可舍不得在攻城战中消耗掉。 攻城战又陷入拉锯战,甚至古纳哈萌生退兵之意了。 与此同时。 王越亲自领兵,攻克了安州、顺川、平城和顺安,顺利抵达平壤。 从辽东过来的汉人,驻入各城,守备城池,并不予接纳流民,不许开城。 朝鲜饿殍遍地,横尸遍野。 而一路路骑兵,从西往跑,收拢流民,攻打东面的城池,这些骑兵的主人,都是女真人。 李满住已经下令,抢一波就跑。 放开了女真兵的限制,每个庄园都抢,抢完就往北运,天气越来越热,女真人受不了南面的热。 李满住自称韩王之事,就此作罢。 他打算去朝鲜东边,当土大王去,西边让给大明。 而收缴流民的,还有明军。 王越也在收集朝鲜流民,驱使朝鲜流民,攻打黄州。 黄州守将是李满住的五儿子,毛尿那。 毛尿那和李满住不和,不听李满住撤离的命令,而是坐守黄州,任由明军攻城,他丝毫不怕。 王越亲自领兵,攻打黄州。 郑古塔则往东走,攻打祥源,控制北面通道,并据险而守,防备东面来的女真军,攻打平壤。 又派一支偏师,去向西收降南浦。 王越并不急,因为天公不作美,近日阴雨绵绵,道路泥泞,骑兵难以施展开。 他就把骑兵撒出去,收缴附近流民。 驱使流民攻城,填补护城河。 本来在朝人心中,明军是天兵,来帮助他们的,结果王越亲手毁掉了大明的信誉。 女真兵驱使流民攻城。 明军来了,还驱使流民攻城。 女真兵不计较朝人死活,明人也不在乎,甚至攻克一座城池之后,还放任鞑靼兵屠城。 有些藏在山里的朝人,闻听明军把女真人赶走了,天兵来了,他们出来请求进城,结果遭到明军的拒绝,还被射了一轮箭雨。 他们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朝鲜人自己的军队。 王越在义州就编练了一支朝人军队,一路上收缴降兵,以朝人和女真人为基,扩充实力,这支大军已经有三千人。 他们说着本地方言,结果还驱使着流民攻城。 他们比女真人、明人还狠,他们知道朝人老窝,带着人找到他们的巢穴,一锅端。 流民哭爹喊娘,横尸遍野。 王越只让人就地掩埋,见到尸体就掩埋。 不是出于仁道,而是担心发生瘟疫。 八月二十九。 王越收到郑古塔的消息,祥源到手,并往南收复遂安,依河而守,停止攻势,挡住了女真兵西进的路。 “攻城!” 王越下达命令,让骑兵弃马,攻城。 鞑靼兵不情不愿,王越承诺,打破城池就允许屠城,让鞑靼兵尽情发泄。 八月三十一,黄州城破,毛尿那头颅被献上来,黄州被屠。 九月初一,银波被攻克。 九月初二,瑞兴、平山、金川三城到手。 九月初三,王越抵达开城城下。 他率两万大军而来,如今手里还剩下一万七千人,总消耗在八千人上下。 但陆续留下三千汉兵守备各城,他手上带着一万四千人,没有一个汉人。 守备开城的,又是一个难缠的角色,是李满住的二儿子都喜。 都喜非常有野心,为人又很聪明,他占据开城后,就努力经营开城,加固城墙,增设守城器械,并怀柔朝人。 他和他爹、兄弟们都不一样。 他们骨子里是女真人,而都喜骨子里却是汉人,当地朝人竟对他交口称赞。 王越就知道,开城打不破。 他留下郑古塔,围住开城,围而不攻。 他本人则率领铁骑,星夜驰骋,在九月初五,抵达汉城,城外! 距离八月二十四政变,仅仅过去十二天! 王越兵临汉城的消息,在内城里面炸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