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希正公,等兀良哈战争结束,我的任期可能就结束了,要返回朝中了。” 王越不禁唏嘘。 他其实舍不得督抚之位的,他是勋贵啊,不是文官了,回朝不能入内阁了,只能在京轮值,其实是闲置。 于谦都争不过文官呢,他更没资格占据文官的位置了。 李侃看了他一眼,武勋纵然与国同休,但上限太低了,不像文官,文官能不断往上升。 “还有战争要打的,陛下不会闲置你的。”李侃这劝慰显得无力。 除非皇帝再扩充盘子,否则暂时不会启用王越了。 这就是武勋的弊端。 看看方瑛,荣封交国公后,就被放在京师闲置了,除非有国战要打,否则于谦都没机会出来掌兵。 这是勋贵的命。 “希正公,不必安慰我。” 王越道:“陛下对朝鲜实行军管,就不可能让一个督抚占据多年的,这样岂不尾大不掉?” “下一任督抚,一定是文官的,不可能用勋贵了。” 担心出现将门世家,在地方割据。 王越语气一缓:“我也不是没有启用的机会,西边要打仗的,南面打完国战,以陛下的性格,能就此罢手?” “此次战争是暹罗挑起来的,不打死暹罗,陛下绝不罢手。” “我的机会还是有的。” 但王越忍不住叹息,朝鲜才是他的基本盘,离开朝鲜,就会有人窃取他的权力,抹去他的痕迹。 以后谁还会记住他王越呢? 在对马岛。 龚永吉修筑了很多炮台,并请从江南移来两万人,填充对马岛。 他不断派使者交好倭国,赏赐了倭国很多财货。 稳住倭国。 从景泰十二年初到景泰十二年六月中旬,这段期间是对马岛的繁荣期间。 因为从江南移去吉林的人,要走对马岛北上吉林,对马岛是主要补给点,对马岛自然就富了。 吸引了大明各地生意人,齐聚对马岛,自然有人进入倭国做生意去,皇城司的人也混进去了。 龚永吉受封阳和伯,从文官变成了勋贵。 他后代无能,只能进入勋贵的队伍混吃等死。 但皇帝鸡贼,没赐世券,让他在对马岛发光发热,否则他这个爵位,也是鸡飞蛋打,啥也没有。 龚永吉哭着给朱祁钰卖命。 二百万人走图们江口登岸,移入吉林,四月的吉林不至于冻死人,但肯定不暖和,这些江南人哪里受过这么冷的天气,冻得直哆嗦。 王来正在修建房屋,东北遍地是木材,木材敞开了用。 还建立了几座水泥厂,可不是修房子用的,这东西金贵,是架桥修大坝用的。 吉林完全是原始状态,要慢慢开垦出来,架桥修路,完善灌溉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治水更重要。 从鞍山购进大批铁筋,混合水泥、沙子、糯米等粘物,制作成大明混凝土,用来修桥。 王来连建造城池用都舍不得,水泥太贵了,铁筋也不便宜。 二百万江南人没来之前,吉林汉人只有23万,都是来自北方的罪犯,朝鲜人44万,各部落人口高达百万。 用不了两年,人口就会超过四百万。 重要城池已经建造好了。 从王来到吉林后,就开始大批大批建造房屋,等着接收移民。 上岸的移民,每个人发一套农具,一件棉衣、一件羽绒服,和一双皮靴,还有半月的口粮。 东北这地方就算不种粮食,渔猎也够吃饭,足够富饶。 不然怎么养活百万人口? 王来从各部落及汉人中,征兵三万,建立吉林军,又从倭国征兵一万,从朝鲜征兵一万,虾夷征兵一千,合并成为吉林军。 移来二百万人后,又打算征兵两万。 皇帝赐他爵位,他却婉拒,慈溪王氏十分兴盛,他这一脉就有王来、王復、王鼎三兄弟,号称慈溪三凤。 若他变成勋贵,整个慈溪王氏就要转为武勋,他那两个弟弟,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岂能自毁前途? 所以皇帝也没强迫,加了文勋。 王来上疏皇帝,请求加大移民力度,加速开垦吉林。 所以,皇帝允许从江南移民过去,同时征讨兀良哈。 杨信率领虎豹军,这是他第一次北征,和平时剿匪不一样,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战。 赵辅从北军中挑选精锐三万,组成征东军,发誓一定要晋升爵位。 大明骑兵出关,兀良哈就收到消息,三路大军讨伐兀良哈,兀良哈第一反应就是逃。 只要北逃,大明就找不到他们。 但近几年,兀良哈也在增强,兀良哈吞并了很多鞑靼部落,还引来了左翼蒙古南迁。 左翼蒙古包含察哈尔部、喀尔喀部。 察哈尔部和热河做邻居,喀尔喀部则迁入了吉林,几乎和兀良哈同仇敌忾。 兀良哈又说服了科尔沁部,还拉拢了一批吉林残留的女真诸部,兀良哈已经成为新的东北霸主。 科尔沁部就是原喀喇沁部,被大明全歼了,四年过去,还没缓过气儿来,只能臣服于兀良哈,苟延残喘。 却没有汗位,汗位应该属于察哈尔部的,这是鞑靼的本部,但兀良哈不愿意拥戴察哈尔部称汗,所以汗位暂时搁置。 几个部落看似合作,其实里面也一堆狗屁倒灶的事。 从景泰九年开始,皇帝极为重视夜不收的建立,军机处下设直辖兵部三司,军纪司、军吏司和夜不收司。 如今各部落的情报,由夜不收不停送入大明。 掌管这些情报的,原来是李贤,如今是商辂。 这场战争,没有主将,三路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互不干涉,只看战功。 兀良哈首领叫岱钦,岱钦不想和大明硬碰硬。 但察哈尔部伯颜猛可却和大明有仇,他是正宗的鞑靼可汗啊,但鞑靼各部,却被大明给打崩了。 连汗位,也从黄金家族,去了朱家,景泰帝现在是蒙古大汗。 如今鞑靼苟延残喘,把广袤的牧场让给了大明。 他被迫北逃,如今说服喀尔喀部南迁,又整合了本部察哈尔部,拥兵十万,南下到兀良哈部。 他从小就养在兀良哈部,所以和兀良哈部关系匪浅。 岱钦要投降,他绝不同意。 他才是大蒙古的王。 可气的是,明朝皇帝不要脸的给自己家了蒙古大汗的名头,并以蒙古大汗之令,诏令漠北诸部臣服。 有近百万牧民,臣服于大明的淫威之下。 他派人去热河看过,他的部民却如猪狗一样,被圈禁在固定的牧场里,和汉人杂居,改汉名说汉话,娶汉女,嫁蒙女,开始通婚。 最可恨的是,大明皇帝收回了不臣服的蒙古诸汗的王爵,并断了贸易。 以蒙古大汗的名义,把他们贬斥为猪狗,并革除了他们的贵族地位,诏令整个蒙古讨伐他们。 当然了,反响没有什么,就是恶心人。 双方贸易就更可恨了,大明断了贸易后,蒙人长期便秘的毛病又犯了,没茶叶用啊。 倒是能从车臣部购买一些,但也阻挡不住整个部落的人便秘。 而臣子鸿郭赉劝他暂时虚与委蛇,从大明买些铁器囤积起来。 察哈尔部就假装臣服热河,却只得到少量的茶叶,其他的都不卖给他们,除非内迁进入热河,否则一切免谈。 大明也凶,李瑾、毛忠没事就率兵挑各个部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蒙古人还蒙古人。 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 如今兀良哈还想逃,他坚决反对,务必要拿下大明的热河,将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牧民解救出来。 当然了,主要是他们馋热河的财货。 蒙人嗜爱金银,家中都有金银压低,这也是大明缺金缺银的原因,都被蒙古搜刮走了。 可热河……算了吧! 不是没有头铁的部落去试试,出来的都是鞑靼骑兵,魔法打魔法,看谁更凶。 还有守城的火器兵,够蒙古部落喝一壶的。 尤其各部落一盘散沙,没有威望极高的大汗统领,只能成为大明将军的战功。 杨信从西路征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早就不复存在了,几乎被兀良哈收编了。 杨信这一路压力最重,因为要防备西边的科尔沁部,三路最轻松的就是东路军毛忠,等杨信和赵辅把兀良哈主力吸引住,毛忠就能捡便宜去了。 这次北征的第一目的,是清扫兴安岭以南的各部,务必能让吉林、黑龙江建城成功。 根据夜不收的消息,兀良哈有逃走之心,反倒是察哈尔部战意坚决。 上一次就让察哈尔部逃走了五六千人。 如今卷土重来。 杨信眸中炽热:“说不定,传国玉玺就在察哈尔部里!” 察哈尔部是北元的本部,虽然这些年衰落不堪,但伯颜的母亲,是也先的女儿。 也先未必会图谋外孙的传家宝。 朝廷也分析过,也先手中的传国玉玺,未必是传承千年的和氏璧,反倒是察哈尔部可能传着和氏璧呢。 迎回传国玉玺,杨信一定能晋爵。 七月十一。 杨信组织进攻,虎豹军全是骑兵,背着火枪,腰悬弩机,身着重甲,在战马上驰骋。 岱钦钻在兴安岭里,对战争还没做好准备呢。 拥兵十七万,多是骑兵,却对大明九万人发憷,因为这不是大明的打仗风格啊。 大明向来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怎么就派九万人? 他派探马四处搜寻,并找到踪迹。 大明骑兵打仗,就是蒙古打仗的办法,他们比蒙古人还没人性,不臣服的就屠杀,甚至心情不好也屠杀。 臣服的就强制内迁入城,否则还挨屠。 靠着狠劲,纵横漠北。 伯颜举行会盟,亲自来劝岱钦,希望岱钦能够和诸部同仇敌忾,把大明打回长城内部。 犹豫的时候,战争已经爆发了。 伯颜嘲笑大明无智,帮着他促成合作,岱钦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合作反明。 四部合并,拥兵三十万。 对明军是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杨信连战连捷,岱钦也不在意,蒙人的强大不在于地盘,而是有多少强兵。 战兵损失的少,他们就能把牧场抢回来。 “大明就派这么点人?塞牙缝呢?”岱钦想不明白。 察哈尔部挨着热河,伯颜却知道很多,大明皇帝还在南方享受呢,国内牵制了很多主力,所以没法多派兵。 “伯颜,伱派兵来助战。”岱钦不想损失。 伯颜翻个白眼,根据情报,热河兵没出动,摆明了是等察哈尔部离开,他们好追狗吃狗肉,傻子才往人家嘴边送功劳呢。 再说了,他不想便秘了,他想喝茶叶。 “正好,把热河兵调出来,咱们好进热河享受去。” 岱钦眼中充满贪婪:“大明砸了海量的银子建成的热河,如今可就便宜我们了。” 想屁吃呢! 热河兵就算动了,他们不会从车臣部征兵啊? 还有,鞑靼多少人在热河谋生,征他们上战场不香吗? 热河总兵柳溥,也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他就想等着捡便宜呢。 “伯颜,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 科尔沁部首领希日巴日,是兀良哈的走狗,当然得哈着岱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