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大明房地产爆发,外国月亮比国内圆-《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3)页

    即便皇帝呼吁,中枢下旨,也挡不住这种风气,反而民间出现了皇帝落伍的声音,该让太子登基。

    大明进入所谓的“快”发展时代。

    甚至,一度皇帝想按下房地产休止符,却被中枢群臣劝阻,因为成绩单太漂亮了。

    景泰三十六年,财政收入飙升到5亿,国企总收入高达37亿,皇家商行总收入超过30亿。

    民间财富,整体翻了一倍。

    大资本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这是大明建国以来,从未见过的一幕。

    就算皇帝想按下休止符,恐怕也很难了,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完全背离皇帝的发展轨道,根本无法叫停。

    年末时,皇帝忽然下旨,强令拥有百万资产的资本,拿出20%注资技术行业。

    内阁上下是反对的,却被皇帝都骂了一顿,让他们滚出去跪着。

    朱见淇很久没见到他爹如此震怒了。

    大明明明发展这么好,皇帝为什么要生气呢?

    现在正是快发展的良机,应该加快房地产的扩张速度,而不是投入什么狗屁技术。

    财政收入5亿啊,景泰八年时候才600万两啊,这是翻了多少倍啊!皇帝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朝臣也没明白。

    倒是三缅总督丘濬上疏,言明房地产对各行各业的毁灭性伤害,甚至对民风的毁灭性打击。

    他建议,按下房价休止符,去杠杆去房价金融属性。

    他却遭到了诸多资本群起而攻之,大骂丘濬不懂装懂,有的还扒出丘濬的私生活不检点、儿子科举舞弊等等问题。

    民间吵得热闹,宫中也挺热闹。

    “陛下,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多三年,财政收入就能过十亿!”

    王复语气激动:“十亿呀,那是以前几百年也看不到的钱啊。”

    朝臣看在钱的份儿上,不愿意去看这件事的弊端,而是极力鼓吹房地产的未来前景。

    “陛下,就算您强按休止符,等太子登基,难道太子还能不做吗?”王竑一针见血。

    皇帝你能压住天下资本,背离天下人的人心做事。

    可太子能吗?

    他有这个资本吗?他能不被如此巨大的利益蛊惑吗?

    朱祁钰心乱:“王卿,别人见利起早,您难道也看不透彻吗?”

    王竑今年七十了,是老资格了。

    算得上朝中的定海神针,和商辂、彭时,并成为中枢三老,是皇帝最倚重是三个人。

    “陛下呀,看得透彻又如何?”

    王竑苦笑:“这是真金白银啊,谁不喜欢?以前中枢瞻前顾后,说来说去不就是差钱吗?”

    “您忘了,前些年为了钱发了多少次火。”

    “当时还担心农业税停收,中枢该如何发展呢。”

    “现在财政收入这么多,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有钱,就有一切。

    朱祁钰看向商辂。

    商辂苦笑一声:“陛下的担心,老臣明白,无非是虚假繁荣,是泡沫。”

    “其实百姓兜里并没有钱,但他们却被高涨的房价迷惑住了,愿意掏出兜里的钱,拿出来花。”

    “而且,随着房地产爆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更显颓势。”

    “所以您担心,一旦房地产暴雷,大明就会被崩得四分五裂。”

    商辂看得透彻。

    皇帝其实很讨厌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发展,房地产是最没用的东西。

    “可陛下,您总说工业化,工业化的资本从何而来呀?”

    “大明没有去野蛮殖民,缺乏巨额原始积累。”

    “根本无法推动工业化。”

    商辂不愧是大牛,半路出家,对经济看得这么透彻。

    “还有,银行这些年,存了多少银子呀?”

    “完全存在银行,给银行造成了极大的行政负担。”

    “如今信贷行业发达,使得银行里躺着的钱,也流入了市场,再次撑大了大明的资金盘子。”

    “有房地产推动,老百姓手里的钱,也被二次投到市场上,进行多次流通。”

    “中枢的原始积累,有了;民间资本积累,也有了,老百姓呢,靠着房产,也富了起来。”

    “最关键的是,西边不是发现了海量的金矿、银矿嘛?陛下已经派出百艘宝船去西边,把金银运回国。”

    “只要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钱加上劳动,就是价值。”

    “老臣反而觉得,不慌。”

    彭时接口道:“陛下,随着大明高度繁荣,无数外资涌入大明,国内市场上涌进来大批资金。”

    “房地产这么发展,还有点通货紧缩呢。”

    “陛下既然有防患于未然的心思,那么就设立严格监管,尤其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炒房团、民间资本的监管。”

    “只要监管得力,就算出事,也是小规模出事,整体大盘不会崩的。”

    “最关键是,有了房地产,大明的资产能在国内顺利流通,撑大资金盘。”

    “同时,也给中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这笔钱是投基建、教育、行业投资,都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房地产能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大规模产业链,促进大明经济高速发展。”

    中枢三老发言了,这三个是皇帝很重视的老人,他们说话,皇帝基本上都会听。

    “你们啊,真是被钱迷住了眼睛。”

    朱祁钰却不被忽悠:“朕只问你们,给房价附上金融价值,这是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房子可以无限盖,这个盘子是无限的,而人,准确地讲能买得起房的人是有限的。”

    “今天不崩盘,十年、二十年后也会崩盘。”

    “朕问你们,到时候如何解决?”

    等于说,给太子埋一个大雷。

    朱见淇是既希望又不愿意,十分矛盾。

    彭时不敢说推卸责任的话,斟酌一番,便道:“老臣反而觉得,不会崩盘。”

    “您说的,土地是无限的,房子也是无限盖的。”

    “但您说错了一点,人也是无限的。”

    “现如今,大明人口二十亿,而大明富有世界,未来人口巅峰,会在80亿左右。”

    “您想想,八十亿人啊,需要多少房子?”

    “房子旧了需不需要换新?小了,需不需要换?”

    “而且,80亿人是更新换代,又会造出来80亿人,人口数量基本恒定,但大明的领土,却是有限的。”

    彭时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祁钰是按照后世眼光看的,可现实却是,大明拥有五个洲,天下人都是明人。

    而本土,是所有人眷恋的故乡。

    他们未来会不会来大明买房?就算不会,中枢可不可以打一波故乡情怀,吸引他们回国买房?

    就是说,这场游戏,能玩三十年,乃至五十年。

    等到时候,把小城市放弃,保证大城市房价不崩就行了,大不了就房地产硬着陆,直接斩断所有触角,踢出去几个顶雷。

    而现在的利益,却是实打实的。

    王复说的对,财政收入这么多钱,历史之最,有了钱什么事不能办?

    还有一点,他强令房地产资金进入技术行业,也是在为大明安排后路,只要不是只玩房地产,大明就不会崩盘。

    再做好一个准备,就是房地产开发,中枢必须占据大头,70%不够,要占到80%到90%。

    同时要设定离岸法,任何大明有产业的人,都不许离岸。

    “诸位爱卿说的有道理。”

    朱祁钰摸着下巴:“既然房地产这么好玩,朕倒可以再加一把火。”

    什么?还能玩新花招?

    朱祁钰诡谲地笑起来:“银子,是实打实的钱,再贬值也是实物,无法加杠杆,不加杠杆的房地产,终究瘸了一条腿。”

    “发行纸币,能让房地产行业,繁荣到了极致。”

    朝臣一愣,旋即思考起这件事的可行性。

    真的行。

    宝钞,其实是银本位卯定的,随之发展到金本位,到了政府信用背书。

    玩到极致的是后者,随便加杠杆,开动印钞机就行。

    大明现在这么玩,会直接玩崩。

    但只要国内资本庞大,把明元做成世界货币,崩盘就让世界各国顶雷,大明安然无恙。

    “老臣觉得可行。”王竑道。

    “等着看看从新地运回来多少银子吧。”

    朱祁钰知道,房地产才刚兴起,如今只是在大城市赚一笔,未来会烧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等从美洲运回来大量银子,他再考虑发行纸币。

    美洲遍地是白银,根本就不值钱。

    去年传信回来,朱祁钰直接派了一百艘宝船,外加二十万移民,十万奴隶矿工,去新地开采白银。

    现阶段不用自己去挖,和印第安人交易就行,那些野人,随便打发点东西,他们就当个宝一样。

    若不给,就派兵去抢。

    景泰三十七年初,西北传来喜讯,范广击垮了哈萨克汗国,满速儿自尽身亡。

    老二十封地在那,准备准备,明年就去继藩了。

    他被封魏王,做大明的第一道屏障。

    再说朱佑樘。

    随着三十艘宝船,耗时大半年时间,抵达罗马,拜见了亲爹,这次家眷全都从大明带来了。

    同行的还有刘大夏。

    陈泰负责把紫禁城修建完毕,就返回大明了。

    朱见深对儿子有些陌生,毕竟他离家的时候,这小子还在皇宫里调皮捣蛋呢,如今已经玉树临风,是个成年人了。

    王妃也是皇帝亲自挑的,和朱佑樘两情相悦。

    在这点上,朱见深相信皇帝的眼光,皇帝给他挑的王妃,就是极好的,又愿意成全他和万氏,还抬了万氏的门第,她祖上三代都得到了敕封。

    只是皇帝想让朱佑樘来管运河,这让他不满。

    他可不像皇帝那样放权。

    也不想学,他要做独一无二的君王。

    但皇帝密旨里写的明白,朱佑樘是钦定的楚太子,未来是要继承你的大楚帝国的。

    让他提早掌权,对你的楚国有利。

    再说了,地中海这么大,凭你一个人是管不住的,最好再培养两个儿子,分封出去几块,做大明式藩王就行。

    皇帝对地中海局势,进行了深层次剖析。

    认为地中海不是善地,西班牙不怀好意,成心拿你朱见深当靶子使。

    西班牙其实非常有战略眼光,在东欧用奥斯曼当靶子,西欧则用你当靶子,他好居于中间,获利最大。

    朱见深读得很认真,这上面不止有皇帝的分析,还有朝中重臣的信件,为他出谋划策。

    这次朱佑樘率领的宝船,装的都是机械、书籍、技术型人才,让楚国得以快速夯实根基,才能完成欧罗巴争霸。

    当然了,信中皇帝委婉的透露,最好放弃意大利之地,掌握北非,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朱见深放下信件,心中唏嘘:“我何尝不知道,意大利是个大坑,可这个坑进来了,就出不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