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还有德皇,欧罗巴遍地是强敌呀。” 刘大夏叹了口气:“说起西班牙,其实老臣并不看好您能掌控西班牙。” “从欧罗巴各国的疆土来看,大楚已经足够大了。” “若再行扩张,必是列国眼中钉肉中刺。” “西班牙、葡萄牙这块肥肉太大了,咱们吃不下去。” “微臣的建议,您亲自写奏疏,请皇子就藩,只有陛下,才能操纵欧罗巴局势,才能让皇子在西班牙顺利就藩。” “当然了,微臣只是提个建议,陛下未必会贪图西班牙狭小的领土,只是微臣觉得,这样是最好的破局方式。” “大楚需要大明支持,同样的,大楚需要在欧罗巴有稳固的盟友,能永远和大楚共进退。” 刘大夏认真道:“若再拖几年,西班牙未必没有变局,先王打下来的江山,可就要付诸东流了。” 当初朱见深就想改封兴王,却遭到朱佑樘的拒绝。 朱见深本想徐徐图之,结果忽然暴毙。 其实,这场战争中,西班牙存在感也挺高的,一会支持这个,下一刻支持那个的,就是想从中讨根骨头吃。 列国根本没搭理他。 倒是葡萄牙新王登基后,给了西班牙一根骨头,西班牙对葡萄牙摇尾乞怜。 师徒二人,密谈一夜。 第二天,刘大夏随船回京。 他这样的重臣,是要坐宝船回京的,沿途有戍卫军,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的。 而刘大夏刚走,葡萄牙就传出来,要和西班牙联盟,成立联盟国。 遭到国际上强烈反对。 朱佑樘盘算了国内兵力,战争打了四年,楚国也被吸干了,无力再开一场大规模战争。 只能上疏皇帝,请皇子就藩西班牙。 欧罗巴列国现在搞清楚大明的玩法了,都防着大明再封一个藩国过来。 明人确实能打,但打仗方面,西欧列国不虚的,重点是大明玩赖啊。 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他们只按他们的世界观打仗,欧罗巴上下接受不了啊。 其实,整个欧罗巴上下,对明人的翻译,是蒙古,他们分不清蒙古和大明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来自东方的征服者。 对于这种翻译错误,大明也将错就错了,蒙古和大明,本就是一体的。 看看魏国、商国建立后,给蒙古大汗立庙,只是在蒙古前面加了华夏两个字。 在欧罗巴有很多蒙古血统,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明人。 朱见深之前解释过,蒙古是大明的附属国,大明才是宗主国云云,但欧罗巴当时听不懂。 这些年,大明的玩法风靡欧罗巴,他们搞明白了,原来大明是蒙古的带头大哥。 匈奴、突厥、蒙古,都是华夏人,都是大明的小弟,他们是一家人。 欧罗巴各国都挺糟心的。 他们都被这些国家欺负过。 所以,在欧罗巴的书里,将匈奴、突厥、蒙古翻译成先行者,是探索西方的先行者。 华夏用了一千五百年时间,摸索了整个世界。 这份占据世界的野心,着实让人恐惧。 恐明论在欧罗巴很有市场。 所以,这次西葡联盟,欧罗巴诸国并没有强烈反对,甚至隐隐在支持,不能再让大明势力进入欧罗巴了。 朱见深和朱佑樘都想分封儿子去西班牙,并不是秘密。 这是把欧罗巴当成他家的后花园。 教宗第一个支持西葡联盟。 教宗和大楚彻底掰了。 教皇亲自写信给大明皇帝,请求大明皇帝换个大楚王。 说实话,大明皇帝是很尊敬教皇的,毕竟大明有很多基教信徒,教宗的法旨可能不太有用,但圣经,是很有用的。 大明内宗教复杂,信什么的都有,反而造成,明人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哪个对我有利我就信哪个。 反正所有神,明人都拜,明人都信。 大楚也是。 随着大楚一起来的,是大明全部宗教,佛、道、黄、伊、印等叫派,都有。 明人是都信,耶稣也信,真主也信,佛也信,神也信。 教宗快气炸了。 朱见深在位的时候,和教宗关系不太好,但没水火不容的时候,时刻上供,做什么事都愿意去教宗那禀报。 这让教宗对朱见深观感不好,但也过得去。 朱佑樘却没那个闲工夫。 他一次罗马都不去,也从不去拜教,圣经是一个字都不看。 最让教宗气炸肺的是。 今年,朱佑樘选择全信,信佛、信道、信主、信真主、信神,他选择全信。 其他教派势力小,但对朱佑樘灌观感都在下降。 但他们是经过大明洗礼的。 大皇帝就这样,全信。 民间也这样,全信。 他们能习惯,教宗习惯不了啊,没见过这等无耻之徒。 所以呀,教宗和朱佑樘谈判,要求罗马独立建国。 遭到了朱佑樘拒绝。 却得到列国一致同意。 罗马必须拥有领海,严令大楚以后不许再拿教宗做挡箭牌。 上次做挡箭牌,很多主教级的大人物被打死了,倒是教宗损失巨大,上千年的经文古宝丢失了很多。 因为罗马被围城了。 朱佑樘坏呀,干脆放弃罗马,扛着教宗所有人就往城外跑,其实是拿着人家当靶子。 列国都没见过这样打仗的,那是我们的神啊!你们这些野蛮人,放下我的神! 过去两年了,教宗的具体损失还没统计出来呢,至于这些损失是乱民做的,还是朱佑樘做的,谁也说不清楚。 朱佑樘不是坏,是坏得冒脓。 这就使得罗马教宗彻底和大楚分道扬镳,建国之后,立刻发动十字军东征,干死大楚。 朱佑樘是左不同意,右又反对。 谈判陷入僵局。 朱佑樘的意思是,教宗不喜欢罗马,可以去埃及,可以去沙漠里苦修,一应用度,大楚全部承担。 至于独立建国,别做梦了。 双方拉锯的时候。 朱佑樘佩服老爹眼光高,当初没选择罗马建都,否则意大利这块破地早就占不住了。 更佩服大皇帝,远在中原,却看透欧罗巴局势。 对于新纳入大楚境内的疆土。 朱佑樘本想完全吞并的。 但刘大夏告诉他,不要做出头鸟,把实力集中到一起,千万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最好的扩张地点是阿尔卑斯山。 这些地盘,分封给儿子们,建立小藩国,既能保证法国难以收回来,又能让这些小藩国永远和大楚保持利益高度一致。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能削藩,化为己用。 朱佑樘考虑几天后,又和幕僚商量。 干脆化作三个藩国,封给自己三个儿子,他先封,再征询大皇帝的看法。 他认为,自己的皇爷爷战略眼光最佳,能给他最好的建议。 至于希腊的伊拉克利翁岛,则送给这次帮忙的卫王和英王支配,算作感谢。 其实,也是分担奥斯曼的怒火。 这些可都是奥斯曼的领土啊。 卫王和英王不在乎,他们背后是大明,旁边还有大隋,奥斯曼再强大,老皇帝还活着,他们就得卑服的。 再说了,他只有四个儿子,长子是太子,其他三子去封国。 至于得到的巴利阿里群岛,朱佑樘也没有独占,而是送给了非洲五王。 这让他们对朱佑樘的观感再次提升,更愿意为楚国征战了。 大楚把得到的疆土分封出去,得到了欧罗巴上下一致好评。 他们可不希望再冒出一个大楚帝国。 现在大楚主动割肉,大楚只维持原有疆域不扩张,恰恰说明他们对土地的野心,没有那么大。 朱佑樘虽然混了点,但比朱见深强多了,朱见深就太贪。 难得的,朱佑樘居然得到了好名声。 只有法国在哭泣。 那都是我的领土啊!谁问过我同意了吗? 他们还不了解,大明占有新地的速度,估计用不了一年,就会看到明人占据整个地中海。 一个岛的人口数量,可能比一个国家还多。 果然,朱佑樘的请封,得到了皇帝批复,皇四十子朱见溽封陈王,建藩西班牙。 为了答谢大楚,大明要为大楚修建一条铁路。 朱祁钰亲自给朱佑樘写了一封信,告知他放弃海岛领土,要在大陆上寻求扩张,岛上封给儿孙便是。 欧罗巴大陆上,法德陆军最强。 不要盯着法德领土,让他们去狗咬狗,你的目标是东欧,巴尔干半岛,这个半岛看似乱,其实最好控制。 只要明人进去,就能稀释掉原来的种族,再一点点灭杀。 他们都是被征服的民族,是没有那么大独立性的,控制好了,伱就是霸主。 最关键的是,这里有充足的战略纵深,拿下对面领土,未来就可以不停往东扩张。 奥斯曼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朕会帮助大隋和大商,消灭掉奥斯曼。 往东扩张,是最好的办法。 获得充足的战略纵深后,再图谋西欧领土。 法国得到的领土,分封给你的儿子们,让他们立刻去继藩,官员不够,朕可给你派。 占住领土,建立关城,守好本国即可。 只要法国对附属国开战,大楚就出兵攻打他们,名正言顺。 他们可作为大楚和西班牙、法国的缓冲带。 等西班牙的陈国建立,大明在西欧就有一双拳头,随时都能重拳出击。 西葡联盟,不必大楚担心,朕来亲自解决。 你只需盯着英法荷德四国即可,瑞士、奥地利,只要有时机,立刻吞并进去,完全掌握阿尔卑斯山南麓。 记住,这座山,是你在西欧的天然分界线,是你最大的战略纵深。 战争不是守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朕会从讲武堂、武学当中调人,帮你掌兵,教你军中新战术…… 信很长很长。 朱佑樘读了一遍又一遍,他能读出皇帝的担心,也能听懂里面的欣慰。 而这些好处,是朱佑樘主动拿出西班牙换来的。 一条铁路啊。 大楚要有藩国里面第一条铁路了。 皇帝更是舍得将武学里的将才送过来,帮他训导将领,日后为他征战。 一个西班牙,换的值。 最关键朱见溽继藩后,要永远念着他的好,朱见溽今年才24岁呀,未来三十年,陈国就是大楚最大的臂助。 朱见溽是皇帝幼子,皇帝为了他封国,肯定舍得花大力气重建西班牙的。 买卖太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