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可怕的是,这部书作者第一个名字,是朱祁钰。 谁看了都会懵逼。 你一个皇帝,要什么自由啊?反抗啊?你得多逆反啊?你都是皇帝了,还想反抗,反抗谁啊? 皇帝就这么任性。 别的皇帝藏着掖着,不敢让百姓看的东西,他就敢写,还写到爆火,甚至直接署皇帝本名。 皇帝真的没少署名,景泰风云、洪武王朝、汉武大帝、光武大帝、西游记,皇帝都直接署名。 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据说他是本人出的大纲。 这是一个正常皇帝干的事吗? 同样的,朝野上下却看到了老皇帝的胸襟。 他不怕人追求自由,不怕人追求平等,不怕人反对压迫,他怕的是百姓不敢说出口! 你们敢说,朕就敢给! 民间在读完西游记之后,不禁感慨,皇帝是真的希望大明在变好。 他不是只想做一家一姓的皇帝。 而是想做世界的皇帝,做天下人打心眼里钦佩、真正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原版西游记,有很多错漏之处,景泰版西游记,是集万人之力共同书写的,细节全是参照史实。 而且,通行版西游记才82万字。 景泰版西游记,多达340万字,共11册,加上插画,足足32册。 这本书的大纲,是景泰四十六年皇帝拿出来的,直到景泰四十八年,治书局成立,才正式开始写。 西游记沿线的城市,全都按照西游记书籍建造名场面,吸引旅游。 一时之间,西游记成为最火的IP。 经过粗略计算,西游记一个月销量,高达1亿2千万部,打破了所有书籍销售记录。 西游记掀起神魔热。 宫中公布神话版搜神记,将搜神记故事汇编成,弥补了封神榜、西游记中间的历史空白。 并将宫中编纂完毕的搜神记全集,公之于众。 直接大卖。 神魔志怪,在大明十分有市场。 立刻让古代的妖怪翻红,民间文人也跟风,书写志怪。 有聪明人,瞄准了民间神话故事八仙。 投稿,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 因为在中秋节当天,宫中公布东游记。 把关于八仙的传说,写成。 但是,八仙的传说流传很久了,八仙人物也不尽相同,西汉有淮南子八公,五代时有蜀中八仙,唐朝有饮中八仙,现在看到的八仙,是元代杂剧里的八仙。 宫中的东游记,正式将八仙改为历史人物,李白、苏轼、辛弃疾入选,吕洞宾和铁拐李不变,其他人全都由历史真实人物补入。 在民间反响巨大,毁誉参半。 基本不太认可皇帝的排位。 毕竟元杂剧对民间影响很大的,而且八仙是道教人物,诸道掌教对皇帝的排位也不认可。 皇帝却觉得,八仙会成为千古不衰的大IP,可后世八仙为什么没起来,因为人物陌生,人设立得不错,但人物很陌生,和现实剥离。 可变成了李白、苏东坡,谁会不知道呢? 百姓看完,只会恍然说原来八仙是他们啊,我知道啊。 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东游记书成,在民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百姓开始认可书里的八仙。 但争议依旧很大。 虽然人物争议一直存在,但故事,肯定比吴应泰版更好看,因为东游记,出了名的文学性没有、故事性都很差,这都不是一本恰烂钱之作,纯粹是应付之作。 别说比西游记了,南游记、北游记都不如。 没错,一共有四游记。 而景泰版东游记,从国内,写到了倭国,写到了美洲,有了升级线,直接把倭国的妖怪也搬出来,来一波打妖怪。 文学性只能说中上,但故事和西游记差不多,都是正经爽文。 东游记全书只有60万字,上下两册。 这本书在国内没火,但在美洲、大洋洲火爆了,他们都是离乡人,这本书成了他们的根。 紧接着,北游记和南游记,北游记写的是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在大明受的香火极多,因为太宗皇帝靖难之后,对真武大帝极为推崇,以此来稳定朝局。 民间祭祀真武大帝的庙宇很多,朝廷一直在花钱建。 所以,北游记将关羽、岳飞、于谦等名臣武将,全都变成了真武大帝坐下童子转世。 太宗皇帝变成真武大帝转世。 进一步神化皇帝,为朱家做皇帝,增加了神性。 大明北征,是真武大帝的指引,直接把西方神全都放进去,包括中亚、东欧所有神灵,全都放进去。 看真武大帝拳打脚踢各地神仙,最后将所有外神收服,化为己用。 全书110万字。 完全是爽文,但百姓愿意看啊,谁不愿意看自己国家强大,对外一路扩张。 东游记没火,反倒北游记爆炸火。 其实是披着神话皮的争霸天下的故事,打得是鬼子,杀得是血流成河,看得爽啊。 百姓就吃这套。 一时之间,真武大帝庙,在中亚、东欧香火更盛了。 随之公布的南游记,写的是华光大帝南征故事。 华光大帝,在民间也有一定粉丝群。 却架不住百姓读够了北游记,对南游记已经免疫了,一样的故事,过几年还可能炒一炒冷饭,一起发布,纯属找不痛快了。 所以,东游记、南游记全部扑街。 宫廷版,第一次扑街。 其实,细读的话,这两本书质量是不错的,只是同期著作太耀眼了,导致这两部扑街。 皇帝要求治书局重写东游记和南游记,四游记不能扑街。 临近年关,宫廷又公布西洋记。 写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原版西洋记,被后世评为情节荒诞,文字平庸。 原因是,原版西洋记,是一本纯爽文! 原书描写永乐年间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三十九国,一路斩妖除魔,慑服诸国事。 没看错,原时空读者也喜欢看爽文,也梦想过大明把龙旗挂到世界去。 看原版觉得荒诞。 但景泰版绝不荒诞! 因为郑和所去的国家,现在全是明土。 一本西洋记,对外征服型爽文,直接点燃年底图书市场。 让民间跟风西游记的,全部黯然失色。 进一步坐实了太宗皇帝是真武大帝,派遣郑和征服西洋,全文270万字,全9册,加上插图,足有20册。 详细描述了郑和下西洋路上的所有国家,详细地貌,详细国情,毕竟这些地方现在都是明土,他们的历史,都在皇家藏书阁里藏着呢。 这个世界上,最知道世界历史的,只有大明皇家。 西洋记,一本神魔志怪,反倒和历史挂钩,完全出自史实,毕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最清楚的就是姓朱的。 星槎胜览、瀛涯胜览等等著作,都在皇家藏书阁里。 整个下西洋的资料,能装十个大殿,皇帝允许编纂西洋记的家们进去阅览。 不止允许看资料,还让他们去实地走访。 反正都是大明疆土,随便去,皇帝给报路费。 西洋记,明明是一本志怪,活脱变成了一本考据史,并歌颂三宝太监,将三宝太监直接捧上神坛。 原版多写道家,主角是张天师,但景泰版,剔除了张天师的存在,变成了永乐朝的名臣武将。 更加偏向于历史,对于佛道名家也有涉及,但篇幅不多。 把郑和下西洋的英雄们,全都书写出来,借着志怪的皮,让天下人看到这一块真正的历史。 皇帝下旨,令郑和入妈祖庙陪祀妈祖,封郑和为郑圣,保佑四海升平。 一本西洋记,带火了全球旅行。 谁让这些地盘都是大明的呢。 大明藩国,也抓住赚取流量的机会,按照西洋记描写的场景建造,吸引游客来消费。 皇帝出手,从来不会让读者失望。 治书局,已经成为金字招牌。 中秋刚过,治书局再出王炸,西游后传。 写孙悟空棒打西方神的故事,取经变成了传经,向西方传经,一路传到东欧。 文学性比不了西游记,但却象征着大明雄心。 盛世大王朝,不肯停止开拓的脚步。 有西游记、西洋记珠玉在前,西游后传吃到了红利,却丢了口碑。 治书局也出扑街书了。 可真正细读的人,会发现,西游后传,故事性比西游记更好,文学性偏低,但绝对是本好书,只是百姓审美疲劳了。 当志怪遇到瓶颈。 反倒破案,迎来小高峰。 杨一清改狄公案,为神探狄仁杰,改包公案为神断包龙图,故事设定进行一部分修订,多融入武侠元素。 卖了一波情怀。 然后,杨一清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武侠,三侠五义。 将公案,和侠义合流。 名场面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铡庞昱、北侠除霸、打龙袍、血手印、铡美案等等。 公案虽然火,但因为志怪和暧昧文的冲击,一直无法出圈。 杨一清只能拿出王炸。 这个大纲,也是皇帝给的。 当时公案能否发表问题,朝堂上争论不休时,皇帝让他杨一清主持汇编三侠五义。 全书一共170万字,汇聚三侠五义、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 整个故事十分完整。 如今武术,正值巅峰。 景泰三十五年,皇帝将武术纳入教科书,要求天下学子,学习武术,强身健体。 武术联赛,是年年办。 不是表演,是实战。 再加上大明不停对外开拓,民间尚武之风浓烈,武术,显赫一时,学武的人比比皆是。 也有,形成三侠五义这么庞大影响力的书,没有。 三侠五义,一经发布,顿时引爆了人们心中的侠义之心。 武侠,开山鼻祖诞生。 从历史,到志怪,再到武侠,大明近两年,制造了民间读书热。 民间本就尚学,这些精彩的涌现市场,在民间形成一个又一个风潮,最热的就是读书热。 以前书店里,多是工具书。 类别有,古书多,现代书也有,好看的却少。 随着治书局连出王炸,堆满了一个又一个书架,给书店带来了庞大的流量,每天来买书、看书的人络绎不绝。 书店开辟出一个读书室,办卡后,每日可以免费阅读。 图书馆,则是免费观看图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