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东方龙,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神灵,封神演义里对龙的描写,就不太恭敬,皇帝就不满,增加了许多龙王、龙女的故事,提升了龙王的神话地位。 西方龙,是个很低级的神灵。 所以,景泰六十一年,皇帝下圣旨,要求欧罗巴诸国修改神话,不许侮辱龙。 龙,是华夏的图腾,不容侮辱。 英荷两国,境内出现很多龙庙,为了讨好楚陈两国,修建了很多崇拜龙的寺庙。 甚至,整个爱尔兰,教堂和东方庙数量持平。 随着皇帝敕封一批神仙。 这些神仙是要进入所有寺庙的,欧罗巴百姓更加懵逼了,之前的神我们还没认全呢,咋又多了这么多? 他们觉得,明人一点都不虔诚。 按理说,楚国应该没有一座教堂了,全都改成东方庙了,恰恰相反,教堂一座没毁,东方庙数量也多。 朱佑樘是驱逐了教宗,对神还是该信信。 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神。 皇帝再次追封了妈祖为海神,还把东西方神话里所有关于海的神,全都放进了妈祖庙里祭祀。 包括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 希腊可以消失,神不能消失啊。 但波塞冬,成为了妈祖的座驾,掌管海洋的神祇之一。 本土信,藩国也跟着信。 海外藩国纷纷对妈祖庙进行扩建,他们更狠,把本地神祇也请进去,多拜一个好处肯定多一份。 所以当欧罗巴人看到楚陈赵齐等国庙宇,一个个都懵了。 咋的?我们的神你们也信啊? 信啊。 皇帝颁布圣旨后,朝野上下没有人反对呀,都觉得理所应当的,只要是神,信就没坏处。 看看皇帝,五教都信。 景泰四十年,皇帝还斥资建了大明最大的清真寺呢,太子还年年进去请香呢。 这座清真寺,还从圣地取回来一些宝物祭祀。 耗时十六年,才完全建设而成,号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 于景泰五十六年,又耗资建设世界最大的教堂。 随着教宗被驱逐后,罗马很多教宗遗宝,老皇帝还想要呢,风格完全仿照圣彼得大教堂建造的。 比圣彼得教堂还要大。 皇帝什么都想争第一,什么都想要最大的。 最有意思的是,明欧决裂后,还有罗马教宗人员,要去大明访圣呢。 李承勋占领丹麦后。 并没有焚毁教堂,而是在教堂旁边,修建一座妈祖庙,他信妈祖,信妈祖的人,居然先去教堂朝圣。 这样的人,在欧罗巴人眼里很奇怪。 但在明人眼里,很正常啊。 明军士兵也有人是基教信徒,他们进教堂朝圣之后,也拜了妈祖,不信的也进去磕个头,是神就求,才是明人本色。 如果有一个人,能游览世界,就会发现,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五教庙宇,在哪都能见到神。 这还不妨碍明人探寻科学之路呢。 最好玩的是,科学之路的祖师爷,是景泰帝。 皇帝也进庙了。 研究科学无神论的他们,竟然先拜拜祖师爷。 欧罗巴很多精通明文的学者,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大明究竟有多少位神。 估计连明人都不知道,我们有多少神? 老皇帝在景泰六十二年清明,出一本神祇记,详细记载了明人信仰的神灵,超过万位。 直接将各行各业信仰的神灵,全都列入神祇记之中。 比如说相声的祖师爷是东方朔,剃头的祖师爷罗真,木匠祖师爷鲁班等等。 全都列入神祇记中。 现在英荷两国躺平了,德国进入诸子夺嫡之中,法国独木难支,奥斯曼除了耍点小动作外,根本不是大明的对手。 也就现在瘟疫严重,大明无法进行反击。 但蔡王朱见涯,已经开始吞并匈牙利帝国的领土了。 匈牙利帝国已经不存在了。 东欧要出一个新国,蔡国。 但东欧这块地方太乱,朱见涯一个人吃不下去,再说了,他可不想和野心勃勃的大楚、大齐做邻居。 为了满足这两国的野心,他打算拿出几块土地来,送给楚齐两国,让他们封个藩王过来,成立一个小国,刚好做三国的缓冲带。 大楚本想趁机吞并克罗地亚的,奈何瘟疫肆虐,白白错失良机。 但大楚现在的精力,放在折磨英国佬上。 陈国是把英国佬恨透了,英国躺平之后,陈国天天派兵拿大炮去轰,伦敦天天被炮轰,英皇都习惯了,一天听不见大炮,还不舒服呢。 反正你外面轰,我在里面加固城墙,就当听个响了。 倒也派人联络楚国,希望楚国出面,让英陈两国外交正常化,朱佑樘多坏呀,就等着捡便宜呢。 朱见溽是个被惯坏的孩子。 只要他得不到的,他就会毁掉。 治国可不能孩子气。 朱佑樘就很清楚,陈英两国打得越厉害,楚国占得便宜就越多。 果然,景泰六十二年,英国派使臣来,愿意将陆地上的领土,割让给楚国,只要楚国保全英格兰本土不再受到攻打。 这段日子,朱佑樘沙盘推演,完全吞并英国的代价。 弊大于利。 英国的地形,决定了没法速战速决,很有可能进入战争泥潭,还不如见好就收,一点点吞并英国。 最终两国签订协议,英国割让陆地领土给楚国,楚国出面调停陈英两国外交关系。 在楚国进一步让渡利益的情况下,陈国得到法国的诺曼底。 陈楚两国各自派出一个王子,在诺曼底地区继藩。 这块地盘,距离两国本土太远了,只能让儿子们去继藩。 但是,法国可不同意呀。 这块地盘本来就是法国的。 当初给英国,那是计策。 现在英国转卖给大楚,法国立刻挥兵去收复领土,陈楚法三国在诺曼底地区对峙。 战争一触即发。 朱见溽也不是个好东西,这边正在对峙,他派炮兵继续炮轰伦敦。 伦敦都懵了,只能找朱佑樘。 朱佑樘则说法国从中作梗,除非英国愿意脱离欧联体。 英皇大骂楚王不讲信用。 其实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用一块陆地领土,让法国进来参战。 谁也别笑话谁,都不是好东西。 陈国照样炮轰伦敦。 这次楚国也出兵炮轰伦敦。 英皇无奈,只能去和法国交涉,认为这块地盘是割让给英国的,现在英国转让给楚国,法理是存在的。 法国皇帝这个时候正憋气呢。 国内冒出来陈胜吴广,公爵世家都盯着皇位挪不开眼睛,都是朱佑樘干的好事。 朱佑樘绝对是欧洲纵火犯。 四处点火。 现在奥斯曼瘟疫严重,他不去奥斯曼抢地盘了,转而抢法国的地盘了,谁跟这样人做邻居谁倒霉。 三国对峙的时候。 兴王朱佑杬竟然派人游说,他想将儿子封在诺曼底,并愿意给陈楚两国足够的好处,购买这块地盘。 谁也没想到,兴王也这么有野心。 朱见溽也在盘算,这块地盘好是好,但法国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两国开战,对陈国没好处。 朱佑樘也是这样想的,楚国现在的目标是巴尔干半岛,占领这块地盘,招惹了法国,实在得不偿失。 倒是愿意和朱佑杬谈一谈。 朱佑杬竟然愿意放弃兴国,用一个稳定的兴国,换取法国的诺曼底,关键这块地方,还被四家占领。 朱佑樘担心兴王玩不过法国皇帝,写信建议他,不要铤而走险。 但朱佑杬有自己的考量。 他的长子朱厚熜,聪明非常,和他很像。 他朱佑杬也不甘心当一个非洲小藩王。 他想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欧洲搏一搏,能从法国撕下一块肥肉来,想必皇帝会支持他的。 来欧洲半辈子了,他太知道了,欧洲就两块精华领土,一块在法国手里,一块在德国手里。 老皇帝忽然禅让,把他吓到了。 朱佑杬儿时也在宫中长大的,他跟老皇帝也不陌生,他和朱佑樘一样,亲近老皇帝,对太子没什么好印象。 所以,他想趁着老皇帝健在,搏一把。 说不定,他就变成西欧大皇帝了呢,兴国变成了大兴,未来也可能和大楚一决高下。 朱佑杬考虑得很清楚,如果他留在北非,永远要看大楚脸色,永远变不成强国的。 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就给了大楚统一地中海地区提供了便利条件。 朱佑樘可是一个极具野心的皇帝。 与其坐守藩国等死,不如去西欧。 所以,他给朱佑樘回信,决心已定,哪怕是选择错了,只愿去楚国做一个逍遥王爷,此生无憾。 最终,兴国和陈楚两国换藩。 兴国换去了法国诺曼底地区,兴国原来的王国,一分为二,交给陈楚两国的王子继藩。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