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剃了头发,是咒你老子早死吗? 太孙不孝,还能当皇帝吗? 朱见淇鞭子雨点般落下,越打越生气,这个王八蛋,不知道皇帝要带头维护礼法吗?就这猪脑子以后怎么当皇帝? “爹呀,你轻点啊,爹啊!娘啊,爷爷啊……”朱佑榶惨叫个没完,可喊破了嗓子也没人理他。 太子妃肯定收到风声了。 可她迟迟没有出现。 一来这是前朝,她不该出现。 二来,她也生气了,汉人衣冠怎么说剪头发就剪头发了呢,这是不孝! 做娘的都希望儿子孝顺,冒出来一个不孝顺的,她能气死。 最可怕的是,这头发代表着儒家礼教。 皇帝靠礼教治理天下。 而太孙却带头挑战礼教,这是要干什么?自己造自己的反吗? 我怎么生出这么一个蠢货儿子啊! 杨氏虽个大诗人,骨子里更是一个政客,她对政治的拿捏程度,要比太子更厉害。 她可是紫禁女学教师出身啊,又在老皇帝身边言传身教,对朝局把握极为厉害。 老皇帝抽了太孙,太孙此举就变成了玩闹之举。 若不抽,反而会让朝野恐惧。 估计这段日子太孙都没好日子过了。 果然,接下来几天,朝臣都给朱佑榶脸色看,朱佑榶是处处碰壁,皇帝还不许他出宫,省着出去丢人。 上朝也要戴好冠帽。 他也聪明,弄了个假发戴戴,结果被太子给一顿暴揍,堂堂太孙却戴个假发。 至于太孙妃,被圈禁在东宫里,不许出门。 谢雪怡没少闹。 连他爹都请人带话,让安分点,再不安分,他就请命废了这太孙妃。 谢迁这几天眼珠子红红的,被他那个宝贝女儿气的。 朝臣都用异样眼神看他,你好好个人,咋生出这么不着调的女儿呢,还嫁给了太孙,这大明以后还有好吗? 谢迁自己都在想,当初就该把这个灾星女儿给掐死,都是惯的。 民间有文人,暗戳戳骂太孙妃。 谢雪怡气得直哭。 明明是太孙先剪的头发,她是嫁夫随夫,跟着夫君一起同甘苦,结果骂名都她来担。 她根本不知道,圈禁她是老皇帝的主意,省着她总来烦老皇帝。 她还以为老皇帝特别疼爱她呢。 她是个实心眼的。 杨信又来宫中请安了。 路上碰见太子,潦草见礼后,便钻进养心殿了。 “你这老东西,等朕没了,你杨家不好过啊。”朱祁钰免了他的礼。 “嘿,儿孙自有儿孙福,反正臣是一定要随您去的,去地下老臣还能拱卫您左右。” 杨信笑哈哈道:“陛下,老臣寻得一个拳谱,老臣打您给看。” “你这身子骨自己注意点吧。” 杨信拍拍自己的胸脯说:“老臣尚且能吃一条羊腿,身体好得很。” 他特别喜欢武侠,然后就迷上了武侠。 天天在家练拳。 别看杨信是天下名将,其实他不会武功。 老了才开始练武。 毕竟打仗不靠勇武,要靠脑子,大明勇将有多是,当代项羽、吕布都很多的,但用脑子打仗的将才也就上千员,杨信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实,朕打算建一座紫光阁。” 朱祁钰摆摆手让他坐下:“西汉有麒麟阁、东汉有云台阁、宋代有昭勋阁,大唐有凌烟阁,朕想建一座紫光阁。” “为朕出生入死的将军们,为朕治理大明的文臣们,朕想为他们绘制画像,列入紫光阁之中。” 紫光阁是正德建造的。 杨信眼睛一亮:“陛下,那排名吗?臣能排第几?” “当然排名了,你想列第几?”朱祁钰笑眯眯问。 “嘿嘿,越往前越好呗。” 杨信坏笑道:“有些已经死了的,都给他们往后排,反正他们也不能跳出棺材板骂我,哈哈哈!” 朱祁钰跟着大笑:“你个老东西,跑这来天天给朕解闷,不累吗?” 杨信却正色地跪在地上:“若无陛下,臣不过区区一走卒,是陛下于万军之中捡拔老臣,之后又是陛下您处处信任老臣,才让老臣得以封国公之位。” “其实以老臣的才能,不过一个伯爵罢了。” “是您愿意重用老臣,给老臣机会,才有了今日之功。” “莫说天天给您解闷儿,就是您天天割老臣的肉,老臣都甘之如饴,只要老臣能动弹一天,老臣就日日来养心殿侍奉您!” 杨信使劲磕头,泪珠嫣然。 朱祁钰感动道:“那你也不用故意和太子交恶,来换取朕的欢心,你也得为后人想想。” “老臣并非故意交恶,而是太子不肯用老臣!” 杨信正色道:“前朝国公中,老臣资历最老,当执掌京营,拱卫陛下。” “可太子任近非贤,老臣又非他嫡系,热脸贴冷屁股也无甚意趣。” “反正老臣就等着侍奉完您,便追随您而去,别无他念。” “你呀。”朱祁钰拍拍他的头,让他起来。 “让你几个庶孙去藩国吧。” 杨信还要说什么。 朱祁钰忽然正色道:“这是朕的旨意。” “老臣遵旨!”杨信眼泪止不住。 这就是他效忠的主子。 他不会因为自己和他儿子关系不睦,就偏袒儿子,就开始对付他这样的老臣子。 反而会给他孙子找一条康庄大路。 他六个女儿,有三个分别嫁给了郑王朱见渚、沈王朱见浒、宁王朱见淮,所以他的孙子们去投奔姑父,未来也不会差的。 再说了,三王继藩,作为三个王妃的母族,他可是没少做政治投资。 他也可以把孙子送过去。 但和老皇帝下圣旨,是两个概念。 他杨信送过去,那是投靠亲戚,地位未必多高,但老皇帝下圣旨,那就是大明派来的将军,你藩国得重用。 “你十七岁就在北京保卫战中崭露头角,是朕亲手提拔的你,你拱卫朕一辈子了,是朕最信任的人啊。” 朱祁钰拉着他:“你的国公不是朕赐的,而是你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杨信内心感动。 谁不愿意被人承认自己的辉煌历史。 他杨信这辈子最大的战功,就是收复费尔干纳盆地,让大明彻底控制咸海。 “朕看你身子骨还不错。” 朱祁钰认真道:“朕最后交给你一项任务,能完成吗?” 杨信脸色微变,立刻跪在地上:“老臣万死莫辞!” “该收复倭国了!” 朱祁钰目光陡然凌厉:“朕想授你平倭大将军,你亲自领兵,为朕收复倭国!” 杨信都傻了,真打啊? “朕会派王恕担任倭地总督,你俩配合,收复倭国!” 杨信明白了,这是送战功给他啊。 不管倭国是怎么收复的。 他杨信挂帅,必然要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笔。 “待你归来,朕封你为王!” 杨信匍匐在地:“老臣谢陛下赐功之恩!” 这就是老皇帝。 他和太子不对付,老皇帝就给他另一条路走,让他大功于国,逼着太子启用他的后人。 换做别的皇帝,像杨信这种国公,早就该处死了。 功高盖主,活着干什么? 可老皇帝还要再送他一份大功,送他上王位。 这份雄才伟略,古往今来几人有? “倭国没有大战,多带些老人去,该封爵的就封爵,太子舍不得,朕舍得。” “为大明奉献一辈子了,难道还得不到一个爵位吗?” “内帑有多是钱,养得起你们!” 朱祁钰这番话,却大大收拢世袭勋臣的人心。 太子可舍不得封这种世袭罔替的爵位。 大明爵位是传承到国祚灭亡的,就说景泰朝庞大的勋贵集团,养着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 老皇帝不在乎。 太子却心疼钱。 “朕还在呢,哭什么啊,朕咽气儿之前,会安顿好你们的。” 朱祁钰拍拍他的肩膀:“为朕抛头颅洒热血半辈子了,为大明奉献一辈子的老臣子了,难道还要落个晚景凄凉?” “朕不同意!” “英雄,就必须要有英雄的待遇!” “别人不给,朕给!” 朱祁钰掷地有声道:“你放心,朕决不许任何行推恩令,爵位不许降。” 太子打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 不就是等他死了,实行推恩令,把勋贵的爵位给降了嘛。 这是自毁前程! 勋贵和文官,是两条腿走路。 任何一条都不能断掉。 看似勋贵庞大,却也不看看大明疆土多么庞大啊,上千个勋贵,都未必能支撑起整个世界的战略布局。 再说了,这些英雄,难道不该封吗? 你朱家已经是皇帝了。 已经万人之上了。 难道不该共富贵吗? “老臣等得遇明主,为之奋斗终生,死而无怨!” 杨信重重磕头。 这才是老皇帝! 为什么景泰朝,这么多文臣武将,就是因为老皇帝敢给,王爵都能拿出来随便封。 于谦是活着的王,王越是活着的王,范广就差一点点,也是活着的王。 老皇帝什么都敢给,都肯给。 他绝不会薄待英雄。 所以士为知己者死。 皇帝以国士代之,满朝文武以国士报之。 他前脚离开养心殿,后脚就在宫中传开了,很快就传到了前朝。 收复倭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却交给了王恕和杨信。 这不就说明,老皇帝对太子闲置老臣很不满嘛。 太子挨了一记响亮耳光的同时。 朝中老臣都会觉得欣慰。 皇帝还是那个皇帝。 只要他不死,天就不会变。 王恕闻讯眼泪止不住地流,他都已经在上疏致仕还乡了,是老皇帝还记挂着他的功劳,这份感情,他能不铭记吗? 皇帝给朝中老臣吃一颗定心丸。 尔后派太子第四子朱佑杺出使大洋洲,派太子第五子朱悠枅出使北美,派太子第六子朱佑杶出使南美。 又派太子第七子朱佑柛出使亚洲诸藩国,派太子第八子朱佑柞出使非洲。 一系列诏书传下去,朱见淇立刻来养心殿请罪。 这是老爹对他的治政表示不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