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景泰六十八年,禅让,历史造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3)页

    今年,要大规模放水,之前吸回来的水,一股脑的放出去。

    工资飞涨,物价飞涨,房价飞涨。

    朝廷要保证房价稳步增长的同时,防止房价忽然崩盘,同时,防止资本做空房价,反对炒房团等哄抬房价的行为。

    其实,哄抬房价都无利可图了。

    大明的房子已经饱和了。

    朝廷只是控制房价不掉即可,小规模涨可以,暴涨绝对不行。

    可没有热钱进入市场,房价只会跌不会涨,这是经济规律,朝廷会用政治手段,保房价平稳。

    而市场的热钱,朝廷要引入股市,扩大股市的资金盘,尽量让股市取代房市。

    明年,朝廷大力发展股市,炒股的人就会挣钱,有手就行。

    未来几年,股市会一片看涨。

    朝廷又在市场上提供十万个就业岗位。

    在景泰六十七年年末的时候,龙旗牌汽车量产汽车成功,大明第一批量产的汽车即将上市。

    目前大明有五家车企,龙旗牌吃到第一拨红利。

    未来,汽车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就需要大量汽修人才。

    景泰六十八年,是电气革命发展的关键时刻,皇企国企民企需要大量优秀人才,预计十年内,电气革命会向市场提供一亿个就业岗位,会给大明创造一万亿以上的财富。

    在保证就业机会的同时,还要保证薪金水平。

    今年朝廷提出,九九六,之前是九九七,今年变成九九六,已经是民间一致呼吁的结果了,否则是不会这样改的。

    其实,这样改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市场上劳动力过剩,如果只压榨一个劳动力,会让市场上出现闲置劳动力。

    那就需要降低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增加一个工作岗位,让闲置劳动力能找到工作。

    所以要保证薪金水平,千万别高估资本家的良心。

    九九六,是朝廷的新规。

    从财报上来看,大明明天发展欣欣向荣。

    景泰六十七年,居民平均收入突破1300元,历史新高。

    城市人口平均收入1600元,农村人口平均收入1000元,实现历史新高。

    社会保障覆盖人群,达到100%,实现了预期目标。

    而大明平均寿命,再创新高,达到了61岁,世界之最。

    老皇帝也在看这份报表。

    除夕开太庙,拜祭先祖,从景泰六十年后,老皇帝就不亲自做了,都是太子来做的。

    今天是景泰六十七年最后一天,明天就是景泰六十八年了,老皇帝也九十岁了。

    今年年夜饭比较热闹,多了朱佑棅一个人。

    老皇帝心情不错,喝了一口酒,十分难得。

    朱佑棅犹豫后,却跪在地上:“皇爷爷,孙儿有事相求。”

    本来和谐开心的气氛,被他这么一搅和,气氛凝固。

    但老皇帝却笑呵呵道:“有何事呀,直接说!”

    “爷爷,孙儿想回鲁国,孙儿的根在鲁国,纵然在国内,也觉得不甚爽利,去了鲁国,才是孙儿施展抱负的地方。”

    “孙儿不怕失败,男子汉大丈夫,失败了就再站起来。”

    “可孙儿不甘心,被不孝子夺走了帝位,如今江山缩水,孙儿心中不服。”

    朱佑棅叩首道:“孙儿本就是个将军,近来拘束在宫中,犹如飞鸟入了鸟笼,野兽进了牢笼。”

    “请皇爷爷开恩,让孙儿返回鲁国,夺回基业。”

    朱祁钰轻笑:“就这点事呀?在京师,陪陪爷爷,爷爷年纪大了,需要你们这些孩子陪伴。”

    “的确,大丈夫志在四方。”

    “可棅儿,你知道你那一败,败在哪吗?”

    “在东欧,鲁国是小国,你却用大国的玩法治理一个小国,所以你现在回去,还会失败的。”

    朱祁钰笑道:“朕知你善于打仗,和你爹一样优秀。”

    “可是,你那支百战雄师已经全军覆没了。”

    “若再拉起这样一支军队,要花多少钱,你们鲁国能支撑得起吗?”

    “鲁国已经成了弹丸之国。”

    “商国看在同宗同族的份上,没有灭亡鲁国,已经算网开一面了。”

    “棅儿啊,就算你回去,也解决不了鲁国的内忧外患了。”

    “先在国内陪陪爷爷,等待时机成熟,朕会让你回去的。”

    朱佑棅急了,您是真没听明白,还是假没听明白啊。

    我是要回去吗?

    我是跟您讨要权力呀。

    “好了,今日除夕,不提政事,都说些开心的事。”朱祁钰让他归座。

    朱佑棅一肚子话说不出来。

    打发走儿孙,朱祁钰冷笑:“那小子还是太嫩了。”

    他的心思朱祁钰怎么不明白。

    可大明没有亲王参政的先例,此风绝不可开。

    同一时间。

    朱佑榶也在过年,在商国过的第二个年了,他过得还是不开心。

    今年,他取得了极大的功业,拿回了商皇的权柄,并解决了商国国内异族众多的内患。

    国土收复了一部分,还有一些没有收复,但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目前商国正在和隋国交战。

    隋国吞并的领土,却在一点点吐出来。

    纵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朱佑榶却还是开心不起来:“皇爷爷,您就如此厌恶孙儿吗?一封回信都不写?”

    他几乎每个月,都会给老爷子写一封信。

    可老爷子从来没回过。

    出京的时候,老爷子就不见他,这都快三年时间了,老爷子还不肯给他回信。

    年夜饭,他一个人吃,从离开国内后,他就不喜欢热闹的气氛。

    哪怕最喜爱的皇后,他也不想见。

    他已经习惯了孤独,喝多时眼泪狂飙,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老爷子的回信。

    看来老爷子真的厌恶他了。

    “皇爷爷,孙儿想您啊。”

    朱佑榶头藏在被窝里,泪如雨下:“求求您原谅孙儿好不好啊,都是父王,是他的错,您不要怪孙儿好不好啊?”

    “爷爷!”

    朱佑榶哭累了,靠在床头,郁郁寡欢。

    纵然当了藩国第一皇帝又如何?

    纵然打赢了鲁国,夺回皇权又如何?

    皇爷爷终究不肯原谅他。

    其实,和他一样在苦等老皇帝回信的,还有朱佑樘。

    元王朱佑樘。

    他最近十分惶恐,近三个月来,都没收到老皇帝的回信,他以为自己索要大元国号,被老皇帝厌恶了呢。

    趁着东欧剧变之机,大元彻底统治了巴尔干半岛,白人土著很多被肃清了也有一些逃去了蔡国,还有一些在运河上从事体力活。

    他上次写信,向朝廷索要希腊,拥有希腊,他就拥有整个巴尔干半岛。

    可是,密信石沉大海,没有回声。

    最近这段时间,他过得十分惶恐。

    大明地中海舰队,尚在大元国停靠,他已经开始布局,一旦朝廷跟他翻脸,他立刻拿下地中海舰队。

    他总觉得大明有事发生,不然老皇帝不会不给他回信的呀。

    不止是他在惶恐,对面的陈国也在惶恐。

    陈王朱见溽正在寻求把二儿子封去丹麦,近两年和维京人没少打仗,对于大明要求陈国支援奥斯曼,陈国视而不见。

    几个月前,他上疏给老皇帝,解释原因。

    可是,信件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他怀疑老皇帝是被朱见漭控制了,所以没有回信。

    不然以他爹爱子怜子的份上,怎么可能没有回信呢?

    一定是他爹出事了。

    太子总揽朝政,控制了信件。

    可越没有回音,他越会多想,不停写信,全部石沉大海。

    不止是他,很多藩王写信,全都没有回信。

    蔡王朱见涯就认为,太子控制他爹,他爹已经出不了养心殿,所以无法给儿子们写信。

    他很想飞回京师去,看看他爹到底被太子虐待成了什么模样?

    可蔡国,可谓内忧外患。

    蔡国建国时间最晚,分的地方也只是一座城市,物资全靠开罗运河-爱琴海上运。

    基本都来自大明。

    时至今日,国家运作还要靠大明直接支持。

    这几年,他灭了几个小国,才拥有一块完整的领土,就是保加利亚。

    之后又吞并了罗马尼亚,建成蔡国。

    看似国土面积不小,其实都是荒凉之地,山峦叠嶂,烂地一片。

    因为开罗运河是生命线。

    所以,大元吞并北马其顿这块地方,兵锋进入爱琴海之上,朱见涯有苦难言。

    根本不敢说什么。

    一旦开罗运河向蔡国关闭,蔡国就会断掉补给。

    南面的奥斯曼,就会立刻挥军北上,东北面的赵国,也会考虑吞并他,西北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是好对付的。

    朱见涯这蔡国皇帝干得郁闷。

    作为老皇帝的小儿子,在京师当亲王时间最久,分封最晚,也最没出息。

    继藩前多么意气风发,现在就有多么落魄。

    所以,和老皇帝断了联系,他才多么惶恐,等老四继位之后,一定不会大力帮助他,建设蔡国的。

    一方面他和朱见漭不熟,另一方面,他最大的敌人,是朱见漭的儿子。

    赵王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

    赵王连亲弟弟都不放过,能放过他?

    朱见涯真的想回京伺候老皇帝,外面太危险了。

    没错。

    三个月来,老皇帝压住了所有藩王的信息。

    因为当时他要做第一次手术,术后结果未料。

    一旦出现闪失,他需要天下藩王给他发声,让朱见漭继位名不正言不顺。

    术后恢复顺利,他却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了。

    过年期间,才刚刚恢复身体。

    他还是不回信。

    不是看不到,而是单纯的不回。

    如果现在回信,有聪明人一定会看穿他的想法的,而如果再长时间内不回信,等到一年左右时间,回几封信,就会造成朱见漭控制养心殿的假象。

    年纪大了,就得会装软弱。

    今日,朝臣入宫觐见,都来养心殿来拜见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