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绰是提出用贪官杀贪官的名士。 唐代薛稷评价褚渊:张良之翼汉王,郭嘉之协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齐高之得褚彦:定策决胜,谋夫孔多。 将其和张良、郭嘉、刘穆之并列。 杨愔是高欢手下的谋主,北齐宰相,高隆之、段韶,都是高欢手下大将。 李冲是孝文帝改制的重要推动者。 高允,侍奉北魏五代皇帝,一代伟器。 所以,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是必进文庙的。 王肃、李崇、杨椿、李彪等都是孝文帝时代的名臣。 卢辩、李宪、陆俟都是重臣。 李安世则首创均田制。 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是西魏八柱国,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弼则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则是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于谨进了武庙,独孤信就入文庙吧。” 韦孝宽也是能入文庙的。 但已经入了武庙。 有意思的,列举出来的人,都是北朝英杰。 南朝似乎除了名将,没有名臣,看看南朝的名将:刘裕、檀道济、沈田子、王镇恶、萧道成、陈显达、萧衍、陈庆之、韦睿、羊侃、曹景宗、王僧辩、陈霸先、杜僧明、萧摩柯等等,数不胜数。 反而南朝全是名将,北朝多名臣。(难道作者查错了?) 南北朝入文庙名单: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卢辩、独孤信。 南北朝真的是群英荟萃,天下有能之士都能得到充分使用,才涌现这么多人才。 隋朝:高熲,杨素。 “朕欲将杨素移入文庙。” 朱祁钰觉得,杨素的功劳,政治居多,战功比政治少,所以移入文庙,更合理一点。 毕竟隋朝短暂。 唐初能入文庙的就多了。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是没有疑问的。 倒是高士廉、萧瑀在犹豫之中。 “陛下,高士廉被重用,更多因为长孙皇后之母舅,其功远非房谋杜断而比,萧瑀数次罢相,功过难定,是以老臣觉得不入。”姚夔道。 朝臣基本持一样的意见。 朱祁钰颔首:“岑文本和褚遂良呢?都是名臣啊,朕觉得也可入。” “陛下,您已经将马周列入其中了,马周、岑文本、褚遂良,老臣认为只能择一而入。” 姚夔坚持。 朱祁钰觉得可惜了,唐朝的人杰太多了。 这些人杰,都是可以立庙祭祀的。 “姚卿,既然马周已经入了,就让岑文本和褚遂良也进入吧,毕竟撑起了贞观之治的人才,如何夸赞都是不嫌多的。” 朱祁钰说了软话,又争论一会。 唐初人选定下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褚遂良、岑文本。 盛唐的名单: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桓彦范、李多祚、敬辉、宋璟、张九龄、卢怀慎、苏颋、张嘉贞、源乾曜、魏知古、张说、颜真卿等等。 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几个人是必入的。 朝臣倒是一致认为,盛唐名单不能再扩充了。 各朝代的名臣名将太多了,华夏这片土地上,真的是太能诞生人才了,人杰地灵之地。 盛唐名单确定: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 衰落的大唐,能臣照样不少。 段秀实、李德裕、裴度、高骈、刘晏、杨炎、陆贽、李泌、李吉甫、李绛、郑畋等等。 因为段秀实和高骈,属于名将。 最后裁定,中晚唐名单:李德裕、裴度、郑畋。 五代名臣人选就少了很多,如查文徽、韩熙载、冯道。 五代名单:韩熙载、冯道。 两宋的名臣就多了。 但皇帝讨厌宋朝,自然不会遴选太多人入庙。 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文彦博、张方平、司马光、胡铨、周必大、孟珙、余玠、文天祥等等。 “胡铨和周必大就算了吧,政绩虽不错,但过于软弱,没资格入庙。” 朱祁钰直接把他们划掉:“南宋就孟珙、余玠、文天祥有资格入庙。” 他又沉吟一下:“就定孟珙和文天祥入庙,南宋的其他人就不必考虑了。” 朝臣也不敢说。 皇帝讨厌南宋小朝廷,在朝堂上也经常说。 两宋名单很快就定下来。 名单如下: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孟珙、文天祥。 文官最多的朝代,入文庙的竟然是最少的。 而且,选的都是变法型人才,范仲淹和王安石。 辽国和金国各挑一个。 辽国:韩德让。 金国:完颜宗干。 元朝人杰可就多了,第一人选,就是耶律楚材。 “郭守敬也可入文庙,天文、历法、治水都是大事,郭守敬是其中全才,朕也希望,大明也有这样一个全才,辅佐于朕。” 很快,就把名单商议出来。 元朝名单: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颜、刘秉忠、廉希宪、阿鲁浑萨理、脱脱、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王保保应该放入武庙的,放入文庙不伦不类。 过了大元,就是当代了! 然而,开国功臣又多被诛杀,现在追封显得不伦不类。 “凡是入文武庙的本朝臣子,哪怕曾经犯罪,朕也特赦其罪,恢复爵位,并入文武庙享受祭祀。” 比如蓝玉,进入武庙之中。 但他本身是罪人,政治不正确,朱祁钰只能下圣旨,特赦其罪。 “但后人不予追封。”朱祁钰特意加了这句话。 “陛下圣明!” 一旦追封的话,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来一位先贤后人,哭着喊着要爵位,大明岂不乱了? 只是承认功绩,其他的是不承认的。 “李善长、胡惟庸,是要入文庙的,不管其犯下多少错,功劳在此,该入文庙。” 这话就有违祖制了。 但皇帝正在想方设法拿回祖制的解释权,修改就修改喽。 “三杨也要入庙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朱祁钰斟酌起来:“朕本以为胡广也是能入庙的,但其后人不孝,便当个备选名额吧,夏元吉可有资格入庙?” 这人选,当代人就不敢置喙了? 但朱祁钰着实双标,连蓝玉、胡惟庸等人都赦免了罪过,怎么胡广就因为后人不孝,不能入文庙呢? 夏元吉是治世能臣,执掌财政,永乐皇帝能五次北伐,和夏元吉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入庙吧。” “还有两个人物,朕觉得难以决定。” 朱祁钰问道:“姚广孝和郑和,该不该入庙呢?” “太宗皇帝靖难功成,和姚广孝是分不开的,只是大师是化外之人,不喜凡尘俗世,若朕一意孤行将其奉入文庙,大师英灵是否会不安呢?”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燕王一脉承嗣大统。 “陛下,郑和是宦官呀,如何入文庙呀?”姚夔觉得不妥。 宦官岂能和文官一起,入文庙祭祀? 那岂不乱了纲常? 朝臣都反对郑和。 朱祁钰却道:“班定远能入武庙,郑和之功,不比班定远差,他七下西洋,煊赫大明国威,声势比班定远更大更雄伟,如何不能入庙?” “诸卿不能将郑和看做一个宦官。” “将郑和看成名臣名将便是,毕竟他虽是宦官,却从不干政,甚至还甚是勇武,在靖难之中,身先士卒,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您还知道宦官干政啊? 那您用多少宦官? 朝臣没法辩驳,因为定的是本朝人,朝臣参与过于尴尬。 像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不入文庙,反而太监郑和入了文庙,这是皇帝往文庙里掺沙子、掺屎呢。 “陛下,不如移去武庙?”胡濙不想自己入文庙的时候,旁边站个太监,騒臭。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那就入武庙吧。” “待老太傅百年之后,必能入文庙。” 于谦是唯一活着入武庙的人。 毕竟人家的功绩摆在那里。 明朝现在的名单就是:李善长、胡惟庸、夏元吉、杨士奇、杨荣、杨溥、姚广孝。 文庙,总名单如下: 管仲、商鞅、范雎、李悝、苏秦、范蠡、蔺相如、百里奚、鲍叔牙、伍子胥、尉缭、张仪、吕不韦、晏婴、韩非、李斯、张良、萧何、范增、陈平、叔孙通、张骞、霍光、张安世、晁错、董仲舒、主父偃、桑弘羊、诸葛亮、荀彧、荀攸、郭嘉、鲁肃、陈群、张昭、顾雍、蒋琬、蒋济、贾充、宋配、张宾、崔浩、王导、谢安、桓温、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卢辩、独孤信、高熲,杨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褚遂良、岑文本、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李德裕、裴度、郑畋、韩熙载、冯道、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孟珙、文天祥、韩德让、完颜宗干、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颜、刘秉忠、廉希宪、阿鲁浑萨理、脱脱、李善长、胡惟庸、夏元吉、杨士奇、杨荣、杨溥、姚广孝。 一共98个人,空位比武庙要多。 而武庙也有修订。 管仲和乐毅、杨素,送去文庙,程昱、邓艾、诸葛恪、王保保、郑和加入武庙。 又加入一个窦宪。 孙武、乐毅、田穰苴、白起、孙膑、廉颇、李牧、吴起、田单、赵奢、司马错、王贲、赵佗、项羽、韩信、曹参、周勃、彭越、英布、龙且、夏侯婴、冒顿、李广、霍去病、周亚夫、卫青、窦宪、赵充国、程不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关羽、张飞、程昱、张辽、张郃、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诸葛恪、邓艾、杜预、陶侃、羊祜、王濬、谢玄、杜元凯、王猛、慕容恪、石勒、冉闵、祖逖、拓跋珪、慕容垂、宇文宪、韦孝宽、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陈庆之、檀道济、韦睿、刘牢之、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张须陀、长孙晟、李靖、李勣、李孝恭、苏定方、尉迟恭、裴行俭、秦琼和侯君集、论钦陵、郭子仪、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张仁亶、郭元振、李晟、薛仁贵、刘仁轨、黑齿常之、契苾何力、高仙芝、张巡、李愬、李存勖、李存孝、王彦章、杨行密、岳飞、曹彬、狄青、韩世忠、吴玠、耶律休哥、萧挞凛、完颜陈和尚、木华黎、速不台、者勒蔑、旭烈兀、扩廓帖木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蓝玉、傅友德、邓愈、沐英、朱能、张辅、郑和、于谦。 修订之后,武将一共128人。 肯定有很多名将,应该入庙,却没有入庙,后续还可继续修正。 “八座主殿,就有八个主位。” “朕以为,文庙主殿里,张良、诸葛亮是能坐主殿的。” “武庙里,韩信、岳飞、李靖、卫青可坐主殿。” 武庙里,空位太少,李勣和徐达也是能争一争的,吴起、孙武、白起、乐毅表示不服,关羽、张辽、周瑜也想坐一坐,苏定方、常遇春深表不服。 文庙里,就显得不相上下了。 毕竟对治国的评价,是很主观的事情,战争胜败战果如何是很客观的,一眼便知。 “陛下,老臣以为,萧何也可坐一主殿。” 胡濙缓缓开口:“房玄龄、杜如晦也可二选一。” 他上去的时候,挨着姚广孝也不错。 于谦就难受了,挨着郑和。 “文天祥如何?”朱祁钰问。 胡濙却道:“陛下,文天祥流传千古的是精神,而非政绩,老臣以为房玄龄更合适。” 文庙四主殿主位也定下来:张良、诸葛亮、萧何、房玄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