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屠龙者终成恶龙,狠狠鞭笞王诚!-《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页

    皇帝需要封死所有人产生不该有的念头。

    所以,王诚被鞭打。

    也许在那么一瞬间,皇帝是想杀死他的。

    “帮、帮我通传,我、我要求见皇爷!”王诚惊恐道。

    “王公公,皇爷吩咐过了,让您安心养伤,等伤好了再去伺候。”

    小太监没明说。

    但言下之意是,皇爷现在不想见你。

    王诚更加惊恐:“帮我通传冯公公。”

    他以前提拔过冯孝,有这份香火情。

    小太监无奈,只能去请冯孝。

    可冯孝却告诉他,皇爷身边一刻都离不开人,让他安心养伤,切勿多想,等皇爷气头消了,就会启用他的。

    王诚脑子轰的一声。

    冯孝显然看过这份密奏的,说不定是他递交给皇爷的。

    皇爷看到后,才如此暴怒。

    姐姐这张嘴,是祸乱的根源啊,不能留了,再让她满世界胡说,皇爷心中残存的恩情,怕是要变成怨恨了……

    王诚绝望地闭上眼睛。

    太阳照常升起,朱祁钰一直在乾清宫里处置政务。

    “皇爷,刚传来消息,杨娘上吊自杀了。”冯孝小声回禀。

    “为何上吊自杀?”

    朱祁钰抬眸看了他一眼,充满诧异:“是你的手段?”

    噗通!

    冯孝跪在地上:“奴婢有罪,奴婢将东厂的密奏,夹在奏疏之中,让王公公看到了。”

    朱祁钰瞳孔微缩。

    “皇爷,密奏上说杨娘逢人便说,王诚之功该裂土封王。”

    冯孝道:“奴婢觉得其人乱说,会影响朝局,所、所以自作主张……”

    一听裂土封王,朱祁钰摇摇头,失笑道:“一个太监,封什么王啊?他连个后都没有,封了王传给谁啊,你反应太大了吧?”

    “皇爷,他认了王三王四当亲孙,是要传承香火的。”

    “若是安分守己的也就罢了。”

    “这对兄弟,把安徽军搞得乌烟瘴气,若任由他们闹下去,怕是京师也不得安宁。”

    冯孝磕头:“奴婢见您这段时间,因王公公的事发愁,所以自作主张,求皇爷恕罪!”

    自作主张!

    朱祁钰眯起眼睛,缓缓道:“下次别做了,起来吧。”

    冯孝这是有危机感了。

    担心王诚回来,抢走他的地位,所以提前给王诚设套,离间皇帝和王诚的关系,让皇帝不再信任王诚。

    可一个奴才,对主子的事情指手画脚。

    应该吗?

    朱祁钰发现这宫中,被他娇惯得不成样子了。

    再不整治,就要骑在主子头上,作威作福了。

    “谢皇爷恩恕。”冯孝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皇帝不信任王诚,那么唯一信任的还是我冯孝。

    “皇爷,用不用送些补品过去?”冯孝问。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奴婢没有擅作主张,而是问您,问您。”

    “当不知道即可,没必要满世界宣扬,是朕害了人家的亲姐姐,朕还没绝情到这个地步。”

    朱祁钰眼睛放在奏疏之上:“下去!”

    冯孝做事,如他一般,过激了。

    你只要提点王诚几句,王诚就会懂的,把杨娘送回老家养老,却因为受不了奔波而死在路上,岂不更好?

    起码面子上过得去。

    何必让人直接自杀呢?

    你说朕以后还用不用王诚了?王诚还能真心卖命吗?

    你冯孝,今日能当着朕的面,害了王诚,明天会不会因为权力,而攀咬其他人呢?

    做事啊,要润物细无声,一点点做,这么明显,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吗?

    朱祁钰十分无奈,真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

    “奴婢遵旨。”冯孝磕头,退了下去。

    朱祁钰幽幽叹息。

    这宫中斗争,实在是激烈啊。

    朱祁钰一手挑起党争,为了让他离京这段时间,朝政稳定,国家机器正常运行。

    而党争却烧进了宫中。

    宫中太监彼此争权夺利,连他这个皇帝都知道了,宫外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呢。

    他竭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催促社会各业蓬勃发展。

    偏偏有人挡他的路啊,挡大明发展的路啊。

    得换一批太监了。

    正神游天外呢,冯孝小心进来:“皇爷,扬州桂怡案的密奏传来。”

    说着,送到御案之上。

    然后退出去,在门口侍奉。

    朱祁钰打开看了一会,眉头皱起:“没错,朕用暴力摧毁现有的机器,强制二次分配。”

    “天下不公,盖因分配不公。”

    “朕是皇帝,是分蛋糕的人。”

    “朕分不好蛋糕,天下人就会不满。”

    “若长达多年分不好蛋糕,就会形成疾病,吃多的人得了癌症,吃少的人得饿病,这么多病,早晚会爆发出来的。”

    “所以,朕用强权分蛋糕,提前引爆矛盾。”

    “一来是重新进行社会分配,缓解社会矛盾。”

    “二来,是用江南士绅,去开拓中南地区,甚至整个东南亚。”

    “纵然不能丰盈府库,也不能让朕成为千古圣君,却能大明国祚延续多年。”

    江南士绅,是最好的开拓新世界的人选。

    这些人抱团、有文化有智慧、还有钱有眼光,这样的人,不开拓新世界,实在浪费了。

    “宋伟督盐,推行平价盐,搞垮盐商,用小地主替代盐商,打破盐垄断。”

    “桂怡案,让朕看到了小地主的阴暗面。”

    “这群既得利益者,竟在嘲笑朕的愚蠢。”

    “这手笔,会不会是你呢,老太傅?”

    朱祁钰眼中精芒闪烁:“来人,去宣老太傅来。”

    很快,胡濙就来了。

    朱祁钰将密奏给胡濙看。

    胡濙瞳孔微缩:“陛下,大鱼吃小鱼,是商道规则,永远不会改变,您用小盐商替代大盐商,可有朝一日,屠龙者终将变成恶龙。”

    “您觉得朕该怎么办?”朱祁钰试探他。

    “陛下既然做了,就该一贯到底,将桂怡案当成普通案件查即可。”

    “您的心思,老臣清楚,开海之后,不希望形成大型财团,尤其能威胁到皇权的财团。”

    “同样的,开海也需要有商旅的,所以您是既要用,也要防。”

    胡濙低眉顺首道:“老臣之前也说了,可设重税,用重税控制江南士绅。”

    “老太傅,左右互搏,很有趣吗?”朱祁钰笑道。

    “陛下此言何意?”胡濙装傻。

    天下间,最了解皇帝的人,不超过五个人,胡濙绝对是第一个!

    若没有他给江南士绅出谋划策,这些傻子能找到皇帝的弱点?

    盐商里的小地主用桂怡案嘲笑皇帝?

    “老太傅,您觉得这样有意义吗?”

    朱祁钰当初给过胡濙选择,胡濙最终选择了扶持江南士绅。

    这就是他的答案。

    胡濙跪伏在地:“老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

    朱祁钰摆摆手:“说回解决办法上吧。”

    “朕欲设财政部,六部改为七部,简称财部,准确的是和商业有关的。”

    “主要负责预算、支出、收税等事务。”

    “您觉得谁可当尚书?”

    胡濙没想到,皇帝又要改革吏治,增加一个财政部,六部变七部,将收商税提到最高级别。

    这是在为开海做准备了。

    “陛下,户部就是财政部啊,您何必单独成立一部呢?”胡濙认为没必要。

    “户部和财部不冲突,户部依旧负责户口、田土、田赋、粮食、物价、转运等问题,职能和以前一样不变。”

    “财部,准确的讲是商业部,每年年初,由计相、算手计算出一年的国家开支预算,根据测算后,妥善安排支出,尽量不许超支。”

    “年底的时候则要核算全年支出,包括天下的支出,都要一笔笔核算清楚。”

    “收税,只要是收商税,在国内收取正常商税,进出口收取关税,财部要制定出详细的税率表,督促天下商旅按照税率交税。”

    “这只是朕一个粗略的想法,财部如何组建,具体负责哪方面事务,由阁部去讨论。”

    “老太傅您举荐一个尚书即可。”

    朱祁钰把商农拆分,是打算用商税来供养大明财政。

    “陛下觉得俞纲如何?”胡濙无奈。

    皇帝用商税来控制财团的形成,使民间不会诞生大财团,威胁皇权。

    那么皇家商行呢?会不会形成一个大财团呢?

    “俞纲软弱,他出自朕的王府,却立场不坚定,此等人不能重用。”朱祁钰道。

    那么俞山也不行了。

    俞山,也有迎立之功呢。

    说起吏治。

    胡濙立刻想到了李贤,皇帝突然设一部,其实是要分走首辅的权柄,担心李贤势大。

    这就解释通了,皇帝想设财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了,却一直拖着不设,于谦被斗倒之后,首辅之争炽烈,皇帝又增设一部,这是用来安抚姚夔的吧?

    也是限制李贤的。

    也是为了开海而做准备的。

    皇帝好策略啊。

    胡濙差点被皇帝忽悠了,他的人选,皇帝是根本不会采纳的,不过是试探他的想法罢了。

    他倏地不吭声了:“老臣没有人选,请陛下定之。”

    朱祁钰笑了起来:“老太傅何曾也学会了装聋作哑?”

    这财部的人选,他心中有两个,一个是马瑾,一个是项文曜。

    马瑾督抚江西,有大功。

    项文曜督抚贵州,等贵州荡平之后,也有大功。

    当入阁部,执掌天下。

    然而,项文曜是于谦的人,用他就能平复于谦心中的怒气,同样也能制衡新首辅李贤。

    若用马瑾,就能平复姚夔的心绪,因为马瑾和姚夔交好。

    只是没想到,王复会反了姚夔阵营,和姚夔厮杀起来,而王复看得比姚夔更清楚,王复想当次辅,位居姚夔之上。

    李贤担任首辅,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用马瑾或项文曜,都各有利弊,有好有坏。

    “老太傅觉得,这首辅谁来担任比较好?”朱祁钰故意问。

    胡濙却跪在地上:“老臣乞骸骨!”

    “老太傅何出此言啊?”朱祁钰凝眉。

    “李贤是老臣举荐的人,如今他入阁当首辅,位极人臣,而老夫又执掌吏部,乃是天官。”

    “内阁与吏部结成一党,必使天下板荡。”

    “是以老臣愿意请退,让李贤尽心侍奉陛下即可。”

    胡濙不是故作紧张。

    而是,吏部尚书和内阁首辅是一党,难免让皇帝心里忌讳,久而久之,就会动手除掉一个人。

    “老太傅多心了,朕用李贤,是用他的能力,而不在是谁的人,朕对朝局把握还是有信心的。”

    朱祁钰笑道:“朕还没到人老昏聩的地步,不至于这么糊涂的。”

    胡濙脸色微变,怎么感觉您在内涵我呢?

    我人老昏聩?老糊涂了?

    “老太傅切莫多心啊。”朱祁钰把他扶起来。

    还欠四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