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破玩意有什么艺术价值?比屁股大会吗?什么垃圾啊! 大明考古界,对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提出了质疑。 从那之后,朱祁钰彻底摘下来对西方的滤镜,他一直以为,这个年代的西方,要比大明强大的。 确实,他得到了很多西方技术。 比如医学、天文、机械、化学等等技术,确实比大明先进。 但是,医学和天文是印度的好不好! 机械和化学也跟欧洲没半分钱关系,那是全世界文明的整合版,欧洲只是去芜存菁,进一步发展了而已。 这几个方面,大明确实和他们有差距,但绝对不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差距。 而这种比较,是大明单挑世界所有文明,才得出的结论。 比文学,世界上所有文学都渣渣。 比绘画,中国画才是最高明的东西。 比音乐,大明音乐、舞蹈都是扛把子。 比数学,大明的算经,单挑世界所有文明。 所以,大明的所有比较,都是大明在和世界比较,而不是大明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较。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全方面评比的话,全方位比不过大明的。 考古界开始严重质疑埃及文明存在的历史,甚至开始质疑,是否存在埃及文明。 至于巴比伦文明,已经直接被史学家给剔除了,表示世界上不存在这个文明,没有任何遗迹,连书里面的记载,都是模棱两可的,完全不可信。 想证明巴比伦文明的存在,需要拿出确切证据来,必须拿出考古遗迹,没有实物证明,一切都是无效的。 而且,这个实物,必须证明是古巴比伦的产物。 就跟让华夏证明夏朝存在是一样的,必须出土一件东西,证明是夏朝人做的,如何确定,必须穿越时空四年前,还要全程直播,让天下人看见,这东西是夏朝人在做的,然后去相应位置挖出来,才能证明。 否则,夏朝就是不存在的! 一样,古巴比伦也不存在,但这个是真不存在!没有一本完全确定的古籍,并具有绝对权威性,经得起考证、推敲的古书,上面说过古巴比伦存在的证据。 没有。 所有书籍,都经不起推敲,这就证明,古巴比伦文明,不存在。 至于文物出土,那是一件都没有,一块石头都没有,存在个屁啊。 希腊文明确实存在,但只能对标夏朝,商朝你还不配。 所以,考古界有人提出,华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存在、并延续至今的古国。 希腊和印度文明也存在过,但他们都灭亡了。 埃及文明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存疑中。 那么,欧洲人是来自华夏吗? 民间学者王守仁提出人种起源论,认为天下人都是从大明起源。 言论一出,引起天下人讨论。 这种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 中枢是不认可这种说法的,因为明人和欧洲人长相是不一样的,所以无法推测出起源论。 民间觉得,文化起源,可能源于大明,毕竟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文化向世界进行文化输血,这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文化的起源,是不是汉文化,这个有待商榷,但民间普遍认为,文化起源恐怕没有定论,文化发展更像是一起发展,融合、再发展这种节奏。 尔后,王守仁推出重磅炸弹,进化论。 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过来的,当人离开熟悉环境,到了新环境,就会根据环境进行进化,所以人和人长相不一样,这种长相区分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 进化论,补充了起源论,在大明惹起热议。 这种说法,竟然传到了欧洲,在欧洲很有市场。 教宗却驳斥这种思想,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不容质疑。 人的来源,谁也说不好。 朝廷对人是怎么来的,不敢兴趣,但对王守仁这个人感兴趣,他爹王华,如今在西域任督抚呢。 王守仁这家伙不好好科举,搞什么进化论,被他爹写信骂个狗血淋头。 皇帝读了进化论,震惊于王守仁的惊才绝艳。 这家伙不研究心学了,研究人类起源了。 天才是在哪方面都是绝顶天才。 达尔文也只是因缘际会罢了,想成为绝顶人物,必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世界上被埋没的大才太多了。 科学发展,必须要有极度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超级充裕的资金。 这也是文艺复兴,对欧洲那么重要的原因,没有文艺复兴,欧洲还被教宗统治呢,他们发明个屁啊。 朱祁钰这些年,一直遏制自己的暴脾气,就是想给民间创造宽松社会环境,皇家商行的钱,他全都投资出去,给民间预留充足资金,让科学、发明井喷。 王守仁就从阳明心学,迈上了另一条轨迹上,直接开始格物致知。 “陛下,微臣看希腊就不错。”谢迁开口。 王鏊反驳:“希腊是楚国的盘中餐,咱们插一脚进去,楚国未必会愿意。” “大明发兵40万,未来会凑足150万大军,征伐奥斯曼。” “奥斯曼灭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如请四十一皇子,封去奥斯曼本土土耳其?” 谢迁哼了一声:“奥斯曼煌煌大国,没有几十年,是无法彻底灭亡的,四十一皇子绝非惊才绝艳之辈,拿不下这块沃土的。” 这话说得难听,却是实话。 朱见涯有没有能力且不说,这个人很佛系,准确地讲,他是个科研人员,很喜欢搞物理实验。 他对政治不感兴趣,更喜欢搞实验。 送去土耳其,这是逼他死啊。 “谢迁说的对,老四十一挡不住奥斯曼反攻。” 朱祁钰笑道:“你们觉得太子家的老二、老三怎么样?” 太子家的老二朱佑榷和老三朱佑槿,都是不安分的性子。 显然,他们对在家做个藩王不感兴趣,更想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 “微臣觉得两位郡王皆好。”李东阳道。 皇孙都跟李东阳学习过,李东阳深知朱佑榷和朱佑槿的秉性,太子八个儿子中,就他们两个想做太孙。 也就皇帝提前定好,不然以后也是一番夺嫡之乱。 大明皇帝无望,那么就想外藩。 按照朱佑榶不容于人的性子,待他登基后,两个弟弟怕是没好日子过。 他们自己也提前打算,想出去继藩。 “那就把奥斯曼帝国分成六份,楚、商、卫占一份,再封两个藩王过去,剩下一份,再划分出多个小藩国,这次出力的列国,都封一个儿子过去。” 奥斯曼太大了。 分成两个藩国也吃不下。 关键奥斯曼不可能一次就打死的,未来战争可能在二三十年,才能彻底灭亡奥斯曼。 那就干脆,封出很多藩国,各管一地就好。 “朕看爱尔兰不错,冰岛也不错,适合老四十一的性子,过几天朕问问他的意思。” 把儿子封去冰岛,多少有些对不起儿子。 他的儿子,都是大藩国。 冰岛那地方,除了极光,什么都没有。 “陛下,卡马尔联盟那几块地方不错。”谢迁笑道。 朱祁钰微微颔首,但还在思考,小儿子该封去哪里好呢。 聊了一会后,皇帝要吃饭了,留他们用膳后,才回到府衙处置公务。 皇帝身体康健,大明一切有序运转。 从景泰四十六年开始,铁路铺设了十年,几乎通了大明54个省,从北面的捕鱼儿海到最南边的马六甲。 从最东的库页岛,到最西边的苦盏,全线通车。 西边的铁路还在继续修。 要连通莫斯科到北京,以后要连通华沙,甚至柏林。 铁路技术十年保护期到期,今年开始,各国都开始修建铁路,大明负责帮扶。 景泰五十四年,人工发电成功。 景泰五十五年,第一个灯泡诞生。 今年,景泰五十六年,大明第一个电灯,试验成功,标志着从煤油灯时代,过渡到了电灯时代。 电气革命,悄然出现萌芽。 大明第一座发电厂,在京畿建造,预计景泰五十九年,三年内,皇宫通电。 电灯的诞生,看似容易。 却是皇帝长达十五年的漫长投资,背后是近百万工程师的潜心研究,一次一次错误试验,凝结出来的成果。 对于电,皇帝大手一挥,实行国企垄断。 一方面是投资巨大,资本未必愿意投,另一方面,则是电,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朱祁钰不放心。 这就使得,电气革命发展缓慢。 因为蒸汽革命的红利还没吃完呢。 工厂不愿意折腾,现在钱赚得够多的了,只有等工厂进入两难境地的时候,才会想办法求变。 大明超级庞大的人口红利市场,造成各行各业的繁荣。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人均月工资超过了1000块! 这是人均啊,大明总人口27亿。 最近几年,人口增长缓慢,因为百姓生活好了,不愿意生儿育女,毕竟过上小资生活了,不愿意把精力投资到下一代,而是更想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 还有一点,是婆婆家庭地位直线下降。 以前婆媳关系中,婆婆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孝道作用下,导致婆婆蛮横无理。 而最近几年,民间彩礼暴涨。 这个彩礼,可不是中枢控制的,而是在外藩赚到钱的人,回来娶媳妇,带动的彩礼暴涨。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等人。 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外藩明人,玩惯了土著和白女,都觉得明女好,所以不惜重金,回国娶媳妇。 政策也推动明女外嫁。 对于外嫁的明女,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这就促成了,外嫁成为一种潮流。 本地男人找不到媳妇,只能一味提高彩礼,玩命开卷,带崩了生态。 彩礼价格连年疯涨,买房买车是基操,现在又加上天价彩礼,导致社会上的女子身价暴涨。 生女儿比生儿子更合适! 直接打碎了民间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人都是势利的。 以前生儿子,因为儿子是劳动力,还能防老。 现在儿子是啃老啊。 一房两车,两台自行车便宜,但房子贵呀,大明房地产,每年都在稳步增长中。 贷款买一套房子,要掏空祖孙三代钱包。 然后娶媳妇了,忘了娘了。 要还贷,要养家养孩子,根本养不了父母呀,这就造成了亲情的疏离,这在以前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 养儿防老,没人说出口,但所有人都在做。 不做的是异类,是犯罪的。 现在,做的反而是异类。 孝心的人越来越少,人性越来越冷漠。 以前,路人讨口水喝,本家都会拿出好东西招待萍水相逢的客人。 现在,亲戚见面,除了攀比外,没有一句真情话,至于拿好吃的给亲戚吃,别做梦了,我儿子还不够吃呢。 以前是爹妈当家,现在是儿女当家。 整个社会实行大颠倒,人心也彻底崩坏了。 哪怕皇帝连年下圣旨,要求民间苦读经义,但谁读那东西啊,里面说的更没人信了,圣人之道都是傻子之道,什么吃亏是占便宜,那都傻子,现在是商品社会了,醒醒吧…… 大同社会那么好,为什么房价不掉价? 为什么不涨工资,只涨房价? 为什么口袋里没钱,却要处处花钱?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全都在激化。 所以呀,老百姓会算账,立刻发现生女儿合适呀,女儿有彩礼,家里不补贴嫁妆也没问题。 一家女百家求,这是常态。 女儿长得丑,也能嫁得好。 长得漂亮,那就去给达官显贵当小妾去,鸡犬升天。 直接影响就是,民间生育率降低。 以前一家恨不得生20个孩子,因为免税呀。 现在,恨不得就生一个,最好是女儿,千万别生出儿子来,那个倒霉玩意…… 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移民问题。 皇帝对多儿多女的家庭,进行强制移民,这就导致民间不敢生育,生了养大了,被移走了,倒霉死了。 女子地位直线提升。 儿子地位暴跌。 景泰四十五年,大明出现第一例,儿子不给父母养老的案例,儿子被判为移民捕鱼儿海。 当时,全社会指责这个儿子。 现在,儿子不给父母养老,在民间竟变得屡见不鲜,指责的声音越来越少了。 景泰五十年,皇帝下圣旨,子女都有给父母养老的义务,不给养老的子女,皆判徙刑。 以前这还用说?这是两千年来约定俗成的礼法啊,还用下圣旨吗? 可现在,变成了义务,是必须要承担的事情! 第(2/3)页